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内容摘要: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 (3)材料三中的 “全会 ”是指哪次会议 ? (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知能演练 提升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于党的指。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相关推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11. 1976 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这首 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要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二、读图分析 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
普通雅利安人 ,有的甚至沦落为“贱民”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印度种姓制度具体内容的了解。 阅读相关材料可知: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有 的甚至沦落为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 —— “贱民”。 因此, 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项掌管宗教祭祀的是第一等级婆罗门, B项是第三等级吠舍, C项是第二等级刹帝利。 ( )
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答案 :C 解析: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 所谓“三大 改造”的实质,实际是指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绝对优势地位,奠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基础。
三 “大炼钢铁 ”是 “大跃进 ”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 (今为重庆市丰都县 )树人区在 1958年 10月一呼百应 ,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 “部队 ”7 000多人 ,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 ,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 ,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 99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近 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 31万亩 ,森林覆盖率降到 7%左右。 (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
2、。 其割幅为 3 米,一台价格 70 万元左右。 优点:立筒式割台,不对行作业,对玉米秸秆高度没有限制;浮动辊有弹簧拉紧,对秸秆压扁效果好;饲料饲草率达 90%以上;秸秆铡切长度可调;可反正转,堵塞后可打反转吐出堵塞秸秆;80120 亩/天。 缺点:不能收获倒伏秸秆。 葡萄牙产 贮玉米收获机。 该机其配套动力为 90 马力以上拖拉机,割幅 2 米,每台价格 28 万元左右。 优点:不对行作业
(3)根据材料二 ,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国有企业的 “松绑 ”是怎样进行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材料二 下图为人民群众高举 “人民公社好 ”标语牌。 1958年、 1959年、 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