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同步训练2内容摘要:
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 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 这 《耕获图》 有何价值。 放大镜 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 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 关键在哪。 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 几个 原因。 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 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 第 12课 经 济发 展与重心南移 一、 课堂训练 C D B B B A C A C D 提示: 1 提示:见书 P66 引句 2 提示:本课标题所以选①②, P65P68 选③④ 3 提示: P64 苏州和湖州 4 提示:见书 P68 5 提示:见书 P65 宋代经济分布图 6 提示:见书 P92 7 提示: 宋代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时推广到长江流域,王安石生活在北宋年间 , 东京又在黄河流域,他不可能看到东京城外种植棉花。 8 提示: P64 第一段 9 提示: 见书 P65 图 10 提示: P65 图 二、课堂回顾 1. 问答题 答。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同步训练2
相关推荐
间,冲击了豪门大族控制政局局面,同时经济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他重用贤能、整 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成效显著。 注:【了解】这些是封建治世的表现。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关于封建治世的认识: 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帝王的个人良好素质,轻徭薄赋,重视生产
、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 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 随 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 2: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 材料 3:唐初
1、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 6 号(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05 年 2 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同年亦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我县于 2004 年引进试验,2005 年试验和示范推广面积 5000 亩,并在我镇蒲边村建立了“百亩”示范方。 两年来的种植表现为:高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
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 有一番来历,都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 一、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 二、以邑、亭、乡名为姓氏。 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 亭、乡都是古代行政 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 12 500户
员”一个稻穗总粒数达到 700 多粒。 这种少见的大穗出现在古市镇潘思高的“甬优 6 号”稻田里,县农业专家经考察后认为,该组合平均每穗总粒数达到 600粒,亩产量可望突破 700 公斤,远远高于超级稻“两优培九”的产量水平。 我县现有晚稻种植面积 亩,其中单季晚稻当中“两优培九”等超级稻面积达 5000 多亩,由于超级稻产量高、米质较好,已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