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山药蛴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 龄幼虫期 25 天左右,3 龄幼虫期长达 280 天。 经崇明各测报点观察,每年 4 月初出现少量蛴螬,5 月中旬蛴螬成虫(金龟子)出土量骤然增加。 崇明县测报数据统计表明:蛴螬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在 5 月底至 7 月上旬,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成虫量逐渐减少,9 月上旬以后诱虫量明显降低。 活习性蛴螬体长 3045体多皱,具有假死性,静止时体呈“C”形,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 3 对。 幼虫老熟后,在土表 2030处作土室,经预蛹期后化蛹,预蛹期 13 天,蛹期 9 天。 当土表温度降至 6以下时,蛴螬可下潜到 3070处土中越冬。 成虫具有趋光性、假死性、飞翔能力强的特点,夜间取食,取食具 3、有选择性,对杨树、梨树等比较偏好。 但具有异地选择产卵习性,产卵时一般在土壤内 10置进行,幼虫孵化后在土中越冬。 害特点蛴螬是各地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取食山药的地下部分,咬断山药根、茎,造成山药枯死,啃食块茎、块根等。 12 龄的蛴螬一般在地表 10内觅食,以山药幼嫩的侧根系取食,对山药的前期生长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地面山药的茎叶枯死。 蛴螬进入 3 龄后,因食量骤增,开始下潜觅食,危害山药的主根,老熟后以山药的茎块为主要食源,造成山药的产量和质量的严重损失。 田间调查:蛴螬在 47 月对山药的危害从地表看并不明显,但对山药地下部分幼嫩的根系破坏极大。 因此蛴螬前期不注重防治,会使田间的基数迅速增加, 4、蛴螬到了 3 龄后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就更难防治。 进入 7 月以后,由于大部分蛴螬均进入了 3 龄阶段,取食量骤然增加,在肥沃的山药土壤,食源充足,危害十分明显,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2 态防治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根据蛴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特点,可以利用佳多黑光灯诱虫,在光源影响较少,视野开阔的区域 1 盏杀虫灯管理 顷左右的面积,在成虫出土高峰期间每盏灯诱捕成虫量可达 20005000 头。 利用性诱剂集中捕杀成虫在 57 月蛴螬成虫出土高峰阶段,利用蛴螬成虫性信息素诱集蛴螬成虫,将其集中杀死,降低田间成虫数量,实现世代阶段阻隔,能有效控制成虫的产卵量,降低田间低龄幼虫数量,可减轻田间蛴螬危害。 其他 6、的低温进行冻垡,破坏蛴螬窝穴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降低蛴螬基数。 施用腐熟有机肥因蛴螬是多食性害虫,喜食腐熟的有机肥,因此,适量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或缓解其对作物的危害。 控制产卵根据蛴螬成虫产卵一般选择有机肥含量丰富的田块进行的特点,可在菜田周边利用有机肥种植花生、草坪等,吸引蛴螬成虫在周边产卵,降低山药田蛴螬虫口基数,同时把周边诱集田块的蛴螬幼虫集中捕杀;通过覆盖防虫网,阻止成虫进入山药田产卵,能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学防治土壤处理在山药定植前,可以采用 40%辛硫磷颗粒剂或微胶囊,在定植穴内进行撒施或喷施,施药后立即覆土,药效可持续 14 个月。 合理使用农药在 6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蛴螬发生高峰期间,用 40%辛硫磷1000 倍液进行田间喷浇(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前进行防治),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 或 667 平方米用辛硫磷颗粒剂 8001000g,进行条施,施后立即浅锄,并浇水促溶,该处理也明显有效降低山药田间蛴螬的虫口数量,同时也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