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观点内容摘要:
时事新闻观点 1新时政新观点: 希拉里克林顿在 2012 年 3 月关于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访华 40 周年的讲话。 她当时说道:“中美关系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正在与中国合作,以促进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安全、繁荣与稳定的积极贡献者,同时保持美国在世事变化中的领导地位美国并不打算通过不健康的竞争、对抗或冲突来维持领导。 ”崔天凯(驻美大使):中美关系要做各国友好相处的“优等生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21 世纪的中美关系向何处去,不仅关乎中美两国各自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党中央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之一。 最新的美国盖洛普民调显示:4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关键威胁,另外有 4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重要威胁,但不是关键威胁。 韦塞尔(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任哈钦斯财政与货币研究中心主任)于五月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和上海发表了从美国的视角审视中国崛起的演讲。 他认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现实,让美国人的基本情绪是害怕中国崛起,既担忧美国的企业和投资会被中国人阻挠,也担忧中美之间可能爆发战争,当然,美国人也想知道中国能否在不放开信息管制的条件下繁荣兴盛。 知识点连接:驻美大使崔天凯: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必要且完全可能。 关键需要双方用新思路解决两国间面临的挑战,寻求符合两国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正如基辛格博士所说,倘若中美能够同心建设世界,那将是何等大的成就。 崔天凯:中美关系要做各国友好相处的“优等生”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21 世纪的中美关系向何处去,不仅关乎中美两国各自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推进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 其中,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党中央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之一。 【中美关系的现实、忧虑与挑战】4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关键威胁,另外有 4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重要威胁,但不是关键威胁。 10 年前,盖洛普民调根本没有问中国和中国军力的问题,因为当时根本不是问题。 中美关系的现实、忧虑与挑战大卫韦塞尔大卫 韦塞尔( 到了大部分记者无法想象的事情 让报道对象成为自己的下属,或者转而写他。 要知道,韦赛尔报道的对象常常是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 曾为 华尔街日报 撰写经济报道和专栏 30 年之久的韦塞尔, 2013 年底转到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任哈钦斯财政与货币研究中心主任。 数月之后,贝南克亦将结束美联储主席的八年任期,来到韦赛尔领导的哈钦斯中心任职。 美国前财长盖特纳上周出版的名为 压力测试 的回忆录,亦对曾两获普利策奖的韦赛尔有所书写。 他这样描写被奥巴马任命为财长后糟糕的亮相演讲: “我身体前后摇晃,2像身处颠簸的船上难过的乘客 我的声音在颤抖 (演讲)刚开始不久,我瞥见 华尔街日报 专栏作家大卫 韦塞尔,从他痛苦的表情中,我知道自己有麻烦了。 ”韦塞尔于五月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和上海发表了从美国的视角审视中国崛起的演讲。 他认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现实,让美国人的基本情绪是害怕中国崛起,既担忧美国的企业和投资会被中国人阻挠,也担忧中美之间可能爆发战争,当然,美国人也想知道中国能否在不放开信息管制的条件下繁荣兴盛。 以下为演讲的部分实录。 第三个现实关于中国。 当美国飞速发展的时候,国内的生活水平每 30 年翻一番,但在过去的 30 年内,中国的国内生活水平每 10 年翻一番。 这样看来,中国确实创造了经济奇迹。 然而,过去 30 年的成就并不能保证未来 30 年的繁荣。 历史上鲜有国家能够完成中国已经做到的这些事,并保持 30 多年,均数回归的规律表明中国的发展将会慢下来。 我们见过类似的情况:美国一度以为德国或日本会超过自己。 20 世纪 70 年代,曾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在经济规模上,苏联将在 1990之间超过美国。 对中国而言,问题不是你走了多远,而是你接下来要往哪走;如果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是否能够保持社会和谐。 三个忧虑美国人对于中国近年来的成就很佩服:迅速的经济市场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出色领导人。 但是美国人的基本情绪是害怕中国。 10 年前,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领袖。 盖洛普民调每年问美国人“哪个国家领跑世界。 ”,最近一次有 52%的美国人回答“中国” ,31%的人回答“美国”,7% 的人回答“ 欧洲以及其他”;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力量对美国构成关键威胁。 美国人在担心什么。 美国人在担心自身竞争力的丧失和工作机会的流失,因为其他国家更有优势。 美国的排外恐外情绪强烈,而中国现在的行为无助于美国人克服这一情绪。 例如,最近中国支持下的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份额法案被美国国会否决。 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仇视情绪,我认为其实是美国国会对奥巴马总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仇视,以及拒绝接受美国不是老大的现实。 至于美国民众,他们主要是为自己的工作担心;他们担心美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中产水平的工作来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大学。 这里面很多都与中国无关;而是与技术革命下的世界变化有关。 但是没有人会去怪自己的智能手机让自己丢了工作,中国不过是最好找的替罪羊。 美国企业的看法与民众不同,他们一直认为如果能让 14 亿中国人都能买一件我的产品,我就富了。 但是美国企业的想法正在改变,他们开始感到沮丧。 中国的许多行业要么不允许外资,要么有严厉的管制外资措施。 许多公司担心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许多公司参与的中外合资项目结果都不理想。 3我听到的对中国管制条件的抱怨比对中国巨大商机的赞美要多得多。 我在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同事 曾经就职于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 他指出,美国在全球的直接投资有 亿美元,其中只有 投资在中国,投资在巴西的比在中国的还要多。 所以,那些“中国偷走美国人工作 ”的印象有些是错的。 同时,我对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偏少和企业不愿来华投资的现象也感到困惑。 所以,第一个担忧是害怕中国,第二个担忧是美国的企业和投资会被中国人阻挠。 第三个担忧是关于一个令人不安的新议题:战争与和平。 美国人已经对战争感到厌烦了他们当时选择奥巴马就是因为不想继续留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 奥巴马已经下令从伊拉克撤军,马上也将撤离阿富汗。 阿富汗不一定会有和平,但是至少不会再有美国人为此受伤。 美国对世界局势的转变感到诧异:普京近期的作为已经让美国极为震惊,看来冷战并未结束。 人们正在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军事力量的利益所在。 在前面提到的盖洛普民调中,4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关键威胁,另外有 4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于美国来说是重要威胁,但不是关键威胁。 10 年前,盖洛普民调根本没有问中国和中国军力的问题,因为当时根本不是问题。 上述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正在发展壮大、经济向好的国家倾向于拥有更大的军事力量。 像中国这样的原材料进口大国必然会关心诸如海运通道的安全问题。 但是,中国的邻国对此并不舒服,还会怀疑中国别有用心。 最近的中日紧张局势就是一个例子。 美国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我们赢了,中国也赢了,我们不想再打一场世界大战。 我理解中国遭受的日本侵略之苦我的母亲是德裔犹太人,她在 1939 年被迫离开德国。 我们没有忘记过去,但是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中日双方口诛笔伐,敲打对方的情况让美国人很害怕。 因为美国知道这些事情非常容易失控。 三个挑战我最近读到希拉里克林顿在 2012 年 3 月关于理查德 尼克松总统访华 40 周年的讲话。 她当时说道:“中美关系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正在与中国合作,以促进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安全、繁荣与稳定的积极贡献者,同时保持美国在世事变化中的领导地位美国并不打算通过不健康的竞争、对抗或冲突来维持领导。 ”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美国要想和一个上升的国际力量合作,促进其发展我相信美国是真心如此打算的以便使得中国能够取得经济上的正当地位,并成为全球安全的保障者。 然而,美国乐见中国崛起,也并不想放弃世界领导权,还想不经过战争而实现上述目标。 希拉里用了如此多的词来描述中美关系,足以证明这一关系的复杂性。 我认为中美关系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美国的经济。 美国尚未转型成为一个与中国、印度、中东与欧洲各国竞争的世界经济体。 美国教育系统的进步没有跟上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我们为联邦政府预算争论,最后削减了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因为我们不敢削减退休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预算。 美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是目前世界4上最昂贵的,然而美国人并不是世界上身体最好的。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美国人对中国怀有敌意,部分原因是美国无法解决关系到多数人的经济问题。 第二个挑战来自中国。 中国经济能否做到适度放缓。 中国能否及时处理污染问题。 中国的领导层能否促成关系到人民健康的环境问题。 在 21 世纪,中国是否能够在不顾媒体自由和民主化的情况下崛起。 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在维持政治控制力的同时让市场更加自由。 中国是否在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崩溃的边缘,楼市泡沫是否会冲垮银行系统。 好消息是,中国没有否认上述问题的存在,没有像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那样回避问题。 我想起了我在几年前同一群清华商学院学生的对话:当时我们谈论了很多的技术性问题。 有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按捺不住,神情激动地说,他不知道中国如何能够在网络管制的情况下成为世界大国。 美国人认为政府最终是要信任人民的,即使不舒服、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息。 我们也想知道中国能否在不放开信息管制的条件下繁荣兴盛。 最后一个挑战是,中美能否维持和平关系。 我并不担心中美会兵戎相见,或是中国侵入台湾,或是中美航母会在海上互相威胁。 但是,朝鲜半岛局势很值得担忧:那里的局势并不稳定,朝鲜政权倒台或入侵韩国以后会怎么样。 中美会如何处理上述威胁;我十分关心俄罗斯与乌克兰问题:中国在此的角色是什么。 最近出版的一系列一战历史的文章书籍观点各异,但都表明:欧洲人原本应该很清楚状况,但他们却陷入了一场浩劫;我十分担心中美之间的误读与误会也会在某天引发军事冲突。 大卫 韦塞尔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哈钦斯财政与货币研究中心主任,此前曾为 华尔街日报 撰写经济报道和专栏 30 年之久。 (7)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不利: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并以人权和民主化要挟;台湾问题。 有利: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的战略平衡地位。 (8)认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建设性合作是主流;“和而不同”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 5外界解读中美军事关系回暖 中国威胁论将长期存在中国网 时间: 2010 发表评论>>据新华网报道,7 月 1 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表示,“只要中美一致认为时机合适,中方欢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 ”中方的此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中美军事交流关系出现回暖迹象。 自今年 1 月美政府宣布售台价值 64 亿美元的武器以来,中美两国军事交流关系陷入停顿,两军各项交流活动随之取消。 中国军方释放积极信号新华网报道称,在出席“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间隙,马晓天副总长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的立场还是,在(中美)双方都认为合适的时候,欢迎他(盖茨)来访。 ”根据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双方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盖茨定于今年访问中国。 但在今年初,美宣布对台出售总额近 64 亿美元的武器后,中方决定暂停两军计划内的互访安排。 马晓天的此番讲话,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对外释放了恢复启动中美军事交流的积极信号。 美联社称。时事新闻观点
相关推荐
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能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 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要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 锦绣江南二期 安全施工 组织设计 17 的头部在后,上下楼及下坡时应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8)、应急处理 ( 1)事故发生后,如受伤严重须报急救中心 120电话。 报医疗急救电话时应讲明受害人数、受害原 因
㎡ 地下建筑面积 ㎡ 按功能分 居住 ㎡ 配套 ㎡ 其中 1)幼儿园 ㎡ 2206 2)居委会 ㎡ 50㎡ /千人 新区≥ 500㎡ /处 538 其中社区用房 ㎡>规划条件15 ㎡ /100 户( 318 ㎡)活动室 ㎡ 3)物业管理用房 ㎡ 规划条件:总建筑面积的 3% 4)文化站 ㎡ 规划条件: 120 ㎡ /1000 人 5)公厕 ㎡ 6)消防控制室 ㎡ 7)微型消防站 ㎡ ≥ 400
时事新闻的著作权 时事新闻是否享有著作权。 普遍认知 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明确写着: “ 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 由此可见,似乎时事新闻的著作权并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 国外: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时 补 足 和 进 行 修 理 ,以 免 影 响 工 程 进 展。 (1)材 料 要 求 : ①土 a、各 种 塑 性 指 数 在 5~ 17 内 以 上 的 砂 性 土 、粉 性 土 、粘 性 土 均 可 用 于 修 筑 石 灰 土 , 但 应 筛 除 15mm 的 土 颗 粒。 b、 土 中 的 盐 分 及 腐 植 质 对 石 灰 有 不 良 的 影 响 ,对 于硫 酸 盐 的 含 量 超
板的接缝不大于。 模板的实测允许偏差符合表 2,其合格率应控制在 90%以上。 项 目 名 称 允 许 偏 差 值( mm) 轴 线 位 移 5 标 高 177。 5 载 面 尺 寸 +4, 5 垂 直 度 3 表 面 平 整 度 5 砼工程 基础、主体结构、地面均采用自拌砼。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砼的配合比必须有试验室出具,现场按试验室提供的配比进行施工。 砼浇筑前,施工现场可根
时事新闻601253 52 0 1 6 年 6 月 1 1 日 星 期 六 责 编 : 高 萌 版 式 : 王 达 责 校 : 熊 跃 萍时 事 新 闻送 别 > > > 据 新 华 社 电 我 们 每 天 在 网 购 平台 上 吐 的 “ 槽 ” 、 吃 了 饭 在 订 餐 平 台 上留 的 言 、 政 府 部 门 集 合 出 的 饭 店 “ 评价 等 级 ” 移 动 互 联 网 时 代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