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xx届高三物理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类比,根据φ= k ,那么带电量为 +Q 的 AB 细棒,在其中点上方 h/2 处的电势也为 2φ 0。 所以本题 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 11小题 共 180分) 21.(共 18分) 某实验小组进行 “ 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 实验 , 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热敏电阻 Rt (常温下约 8 kΩ) 、 温度计 、 电流表 A(量程 1 mA,内阻约 200 Ω) 、 电压表 V(量程 3 V,内阻约 10 kΩ) 、 电池组 E(电动势为 V,内阻约 1 Ω) 、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20 Ω) 、 开关 S、导线若干、烧杯和水。 ( 1)根据实验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电路,画在图 1所示的方框中。 ( 2)图 2是实验器材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 根据 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成实物间 的连线。 图 1 图 2 ( 3)闭合开关 前 ,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应置于 端 (填 “ a” 或 “ b”)。 ( 4) 利用补接完整的实验装置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画出该热敏电阻的 Rt- t图象如图 3中的实测曲线,与图中理论曲线相比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除了偶然误差外,关于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减小 系 统 误 差 的 方 法 , 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是。 A.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大 B.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 实值小 C.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电流表 宜采用 外接法 D.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电流表宜采用内接法 ( 5) 将本实验所用的热敏电阻接到一个电流较大的恒流电源中使用,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平衡时,满足关系式 I2R= k(t- t0)(其中 k是散热系数, t 是电阻的温度, t0是周围环境温度, I 为电流强度 ),电阻的温度稳定在某一值。 若通过它的电流恒为 50 mA, t0= 20176。 C , k= W/176。 C ,由实测曲线可知该电阻的温度稳定在 176。 C。 【知识点】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 安特性曲线 【试题解析】( 1)实验器材中的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20 Ω )、热敏电阻 Rt (常温下约8 kΩ ),滑动变阻器电阻远小于待测电阻。 如果采用限流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影响很小,不符合实验要求。 所以采用分压接法。 电流表 A(内阻约 200 Ω )、电压表 V(内阻约 10 kΩ ),根据 R/RA RV/R,可见电流表对测量电阻的影响较小,所以采用内接法。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 2)补充完成实物间的连线,如图所示。 (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应置于 a端,使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 4)电流表内接法会产生实验误差,由于电流表的分压,测量得到的 R1两端电压比实际电图 3 Rt/kΩ 1 2 3 4 5 6 7 8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 0 压偏大,所以计算得到的电阻 R1偏大。 另外,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逐渐减小。 当 R1 较小时, R/RA RV/R,这时采用外接法电路测量 得到的 R1 的误差较小。 所以 AC 选项正确。 ( 5)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平衡时,满足关系式 I2R= k(t- t0),将已知电流恒为 50 mA, t0=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