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北区20xx-20xx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综合练习试卷二含解析内容摘要:

方程式中应该拆开; D.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 NO气体. 【解答】 解: A.亚硫酸氢根离子需要保留整体,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SO3﹣ +2OH﹣=NH3•H2O+SO42﹣ +H2O,故 A错误;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2++6OH﹣ +2Al3++3SO42﹣ =3BaSO4↓+2Al ( OH) 3↓ ,故 B正确; C.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 HI需要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2I﹣ =2Fe2++I2,故 C错误; D.稀硝酸除银镜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气 体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Ag+4H++NO3﹣ =3Ag++NO↑+2H2O,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4.在含有 NaI、 Na2SO3和 FeBr2各 1mo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将溶液在空气中加热蒸 干并充分灼烧,最终得到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 A. NaCl、 FeCl Na2SO I2 B. NaCl、 FeBr Na2SO4 C. NaCl、 Fe2O Na2SO4 D. NaBr、 FeCl3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盐类水解的应用. 【分析】 在含有 NaI、 Na2SO3和 FeBr2 各 1mo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发生的反应为2NaI+Cl2=2NaCl+I Na2SO3+Cl2+H2O=Na2SO4+2HCl、 2FeBr2+3Cl2=2FeCl3+2Br2, FeCl3+3H2O⇌Fe( OH) 3+3HCl、 2 Fe( OH) 3 Fe2O3+3H2O,碘、溴、 HCl都具有挥发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在含有 NaI、 Na2SO3和 FeBr2 各 1mo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发生的反应为2NaI+Cl2=2NaCl+I Na2SO3+Cl2+H2O=Na2SO4+2HCl、 2FeBr2+3Cl2=2FeCl3+2Br2, FeCl3+3H2O⇌Fe( OH) 3+3HCl、 2 Fe( OH) 3 Fe2O3+3H2O,碘、溴、 HCl都具有挥发性,所以剩余固体是 NaCl、 Fe2O Na2SO4,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卤素单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溴乙烷和水的混合物 B.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C.除去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可以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后除去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调至溶液的 pH为 7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以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 【专题】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 A.溴乙烷和水互不相溶; B.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 C.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后,过量的碳酸钾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钾; D.乙醇与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 解: A.溴乙烷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A正确; B.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 B正确; C.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后,过量的碳酸钾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钾,调至溶液的 pH为 7,可完成生成硝酸钾,故 C正确; D.乙醇与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因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