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品种“辽春9号”内容摘要:
春 9 号” 一、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 83 天左右,比铁春 1 号长 23 天。 株高 100 厘米左右,穗纺锺形,长芒、白壳、红粒,穗大、籽粒饱满,千粒重 3542 克。 抗秆锈病,感染叶锈病和白粉病,易感散黑穗病。 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耐干热风,成熟时落黄好。 抗倒性较差,在水浇地栽培易倒伏,在旱地栽培不易倒伏。 麦穗口松,收获过晚易落粒。 二、产量表现在旱地栽培,一般亩产 200250 公斤,高产田亩产 300400 公斤,比铁春 1号增产 1020%。 三、栽培要点该品种主要用于与玉米间种,实行不灌水栽培。 亩保苗 3538 万株,9 公斤。 密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倒伏。 亩施农肥 4000 公斤左右。 播种前用“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治散黑穗病、锈病和白粉病。 播种时,亩施二铵 10 公斤,硫铵 10 公斤和钾肥 7 公斤做口肥,三叶期结合降雨追施尿素20 公斤。 6 月下旬要防治粘虫,成熟后要及时收割,避免落粒。 专利查询。春小麦品种“辽春9号”
相关推荐
子。 庚子赔款,超过以前所有赔款之总和,至此,中国财政、经济全面破产。 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总共支付的战争“赔款”为 16亿多两白银。 在所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 中,日本掠夺中国的财产最多。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2英国侵略军头目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 德国将军、八 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日记中写道:“北京现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的地方去 „„ ⑤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 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 宝座 和 凉床。 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 这里透一口气。 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 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⑥
8年 D、 1965年 ( ) : A、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的召开 ( ) : A、 1971年第 25届联合国大会 B、 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C、 1972年第 25届联合国大会 D、 1972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 ) 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
2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请你比较以上三次战争的异同点。 2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列强们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请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探究题 2(调查研究题)讨论一下,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招商引资
1、台县年平均降水 176 毫米,蒸发量 2141 毫米,年平均气温 10 积温2800无霜期 156 天,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区。 奇台县大力推广各种高产、高效的间作套种技术,春小麦套种胡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摸式就是其中一种。 经调查统计,在同等地力管理水平下,单作小麦 667 平方米平均产量 500 千克,产值 805 元,单作胡萝卜667 平方米平均产量
第 4 课 《 甲午中日战争 》同步检测题 2 1. 年 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 历史上称为。 2. 1894年 9月。 在 海域。 日本舰队突然进攻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壮 烈牺牲。 3. 年,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