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的技巧内容摘要:

1、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 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 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得早苗、全苗和壮齐苗。 进一步改善春玉米的生态条件,促进玉米始终沿着正常轨道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 响水县采取移栽地膜栽培春玉米万亩,平均单产公斤,比单项覆盖地膜栽培增产 该方法也是实现以玉米为主多熟制的有效途径。 选用优良杂交种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总和达到 26502800,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类型玉米杂交种。 高产实践证明,掖单号、掖单号是目前本地区实现超高产的 2、理想品种。 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玉米杂交种掖单号、西玉号和苏玉号。 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作用影响不大。 适时双膜育苗在原有单膜棚架育苗的基础上,于床面上加盖一层地膜。 双膜育苗增温显著,比单膜增。 能够加快苗床内土壤水分循环速度,促使种子吸水均匀,达到出苗整齐健壮。 培育出早壮苗,适期移栽,充分发挥早苗早发优势。 培肥苗床:实行肥床育苗,选油菜苗床,旱育秧池为春玉米育苗苗床。 并按比例留足苗床,钵径厘米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钵径厘米以上大钵育苗的 3、,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 要在早春及时翻耕床土,让其充分凌晒,促其床土活化泡松。 制钵前,清除苗床杂草,提高做钵的质量和效率。 春玉米苗床应富含营养,这就要求一要改良钵床土壤,二要及时供应多元营养配料,三要科学地配制营养土。 根据生产实践,春节前作畦宽 ,长 标准床。 用人畜粪 300 公斤400 公斤,磷肥公斤,碳铵 斤公斤、钾肥 斤培肥制成营养土。 再加入惠满丰毫升,掺和均匀,增加苗床营养,增强幼苗抗逆能力,提高玉米苗素质。 制足钵数:床土、肥料和惠满丰充分拌和均匀,加水适宜后,每亩制钵 4800个5000 个。 保证足够有效株数移栽。 适时播种:育苗播种适期为月 15 日20 日,苗期 15 天20 4、天,叶龄 时,于月初移栽到大田地膜上。 培育壮苗:要精心育苗,培植壮苗。 苗床浇足底墒水,每钵上播大粒种子粒粒,及时覆盖湿润细土 米厘米。 平铺地膜,再拱棚覆膜,四周盖严,保温保湿促生长。 齐苗后揭去平铺地膜。 灵活补水,床面发白时及时浇水。 高温中午及时通风降温。 叶心期逐步揭拱棚膜炼苗,一般天左右。 栽植前天,用活力素兑水喷苗,增强玉米抗性,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早壮苗。 及时移栽本地区气温稳定通过 12,大约在月日左右,玉米苗已叶心时即可离床移栽。 移栽要及时,成活率高,防止移栽过迟,影响玉米苗素质和栽后成苗,以保证地膜玉米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下足基肥玉米苗移栽前 10 天,要施足大田基肥。 地膜玉米消耗地 5、力较大,需增施有机肥,平衡使用化肥。 根据本地土壤特性,000 公斤4000 公斤,纯氮 20 公斤25 公斤,五氧化二磷 10 公斤15 公斤,氧化钾 15 公斤,硫酸锌公斤斤。 地膜玉米追肥较难,前期生长快,需肥量大,应增加基肥施用比例。 氮肥的 50%,磷、钾、锌肥全部作基肥。 精整床面时,均匀施于地膜下。 覆膜前,足墒亩用%阿特拉津胶悬液 150 克,加 72%都尔乳油 100 毫升150 毫升,兑水 50 公斤均匀喷雾地表,能够有效地抑制整个玉米生长期田间杂草。 栽足株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大都数是一株一穗,少一株就少一穗,直接影响产量提高。 一般高产田栽足 4500 株左右,超高产田栽足 6、5000株5500 株。 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厘米,小行厘米,株距按高产设计栽植。 用制钵器在地膜上开穴,再将营养钵苗移栽到穴中。 要带肥带水移栽,使营养钵苗与土壤密接,并盖好地膜口,做到栽后就活,生长迅速。 及时追肥巧施拔节肥,玉米叶展开时,追施拔节肥,氮肥占总氮肥量%。 重施穗肥,在玉米叶叶展开,大剌叭口期亩追施肥占总氮肥量%,促使雌穗小花分化和籽粒形成,并浇足水,满足玉米生长对肥水需要,使穗粒重同步增长。 防治病虫害移栽地膜玉米,由于改变了土壤环境条件,地下害虫活动早,危害比较重,应及时防治。 移栽时要带药下田,亩用%呋喃丹颗粒剂配细土公斤,于栽前施于地膜下。 或用 50%甲胺磷乳油 500 倍液,配制毒饵撒在未覆膜前的地面上。 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颗粒剂公斤公斤加细砂公斤公斤制成毒砂灌心,撒于心叶处。 或用%敌百虫 1500倍2000 倍液灌心叶,每千克药液可灌玉米 100 株。 防治玉米螟。 玉米抽雄前后,亩用%井岗霉素 100 克150 克,兑水公斤喷茎叶,防治纹枯病及大小斑病。 开好沟系玉米栽植后,及时开挖田间套沟,做到田间沟系畅通,能灌能排,日降雨 200 毫米田间无积水。 沟系标准要高,增加田间沟密度,降低地下水,排除地面水,防渍害。 干旱时,及时灌水,防干旱,促进玉米健壮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