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内容摘要:
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3.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魏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 ( ) A.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 B.在军事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 西方先进技术 《校邻庐抗议》中提出: “ 以中国之 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 “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 ”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27.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 „„殊为共和之玷。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 ① 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 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 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 民国政府的提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0— 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C. “ 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 D. “ 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 ,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敬告青年》一文中说: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德先生、赛先生 ),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 当时提倡 “ 这两位先生 ” 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 发展 ③形 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2小题, 31题 10分, 32。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
相关推荐
), the Water Festival is a very big festival. It is a very special festival for all Thai people. 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ir New Year. It is usually at the end of March or the beginning of April.
持 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2从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其实践结果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性 ②当时以华盛顿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政治家们高超的政治智慧 ③宪法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它适应了美国实际
2、能提高大豆品质。 从而使大豆获得优质、优价。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如果做不到轮作换茬,可以采取秋天翻地或者破茬的方法,可以破坏上一年大豆生长的根系,从而减少大豆“火龙秧子”的发生。 二、选用抗病品种通过生产实践看,不同的大豆品种抗“火龙秧子”是不同的,在五大连池市栽培抗“火龙秧子”的大豆品种有黑河 1152、黑河 38 号(127)。 这些优质大豆品种可以减轻大豆“火龙秧子”的发生
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 这里所说的 “ 第二次革命 ”的直 接目的是 23. “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 „„ 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11月 23日,朝鲜韩国在 延坪岛 海域相互 炮击。
二、基础选择( 20 分): ( ) is her hair。 It is black . A. what color B. What class C. What grade ( ) do you like ? The red one . A. How B. Whose one C. Which one ( ) Which girl is from Guilin ? The girl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