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五内容摘要:

除; ① 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 题意不符,可排除。 10.这是拍摄于 1972 年的两张历史照片。 下列历史情形共同表明 ( ) A.中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B.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 C. 世界政治进入 “ 一超多强 ” 的新阶段 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历史意义。 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还没实现邦交正常化, A错。 两国关系缓和并不能说明 “ 一超多强 ” 的政治形势。 D项中睦邻友好与美国不适合。 B项符合史实。 11.法新社评述说, “ 改变世界的一周 ” 应该是 “ 改变尼克松的一周 ”。 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 “ 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 利。 ” 这是针对 ( ) A.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B.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拉的友好关 系,展开 “ 一大片 ” 的外交方针 C.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指的是尼克松访华的一周,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在国际上反响很大,但美政府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大型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片《新中国外交风云录》通过共和国五十年外交的斗转星移、风云变幻,生动详细地介绍了所涉及的外交特点、外交内幕、外交知识,展示了领袖和外交家们的翩翩风采。 根据所学,请你判断属于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成果的是 ( ) A.屹立东方 首次出访 半岛较量 莱蒙湖畔 五项原则 B.出使万隆 海岛斗智 分道扬镳 确定边界 以民促官 C.亚非之行 中法建交 抗美援越 排除干扰 跨越鸿沟 D.恢复席位 建交高潮 中日建交 三个世界 中美建交 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A项中五项原则提出于 1953年, B项中出使万隆是在 1955年, C项中抗美援越是在 1961年,可排除。 D项中恢复席位是在 1971年,中日建交是在 1972年,中美建交是在 1979年。 13. 20世纪 80年代我国领导人表示, “ 我们现在是一心一意搞四化 (四个现代化 )建设,因此,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 ” 这表明 ( ) A.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实行对外开放的依据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我们必须对外开放 C.四化建设需要营造长期和平的外部环境 D.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先决条件 解析: 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平外交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材料显示,我们争取长时间的和平,从根本上是为了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 B、 D 三项均强调了对外开放,这虽然也是经济建设对 对外关系的要求,但不符合“ 争取长时间和平 ” 的角度。 14.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近 30 年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 “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 其中,这里的 “ 政策大调整 ” 主要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