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练习内容摘要:
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初;④不符合题意。 15. (2020桐城模拟 )胡适在其 1918 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康有为 ( ) A. 主张民主共和 B. 学习西方 C. 主张君主立宪 D. 救亡图存 解析: C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 这一主张相对于君主专制“太 新”,但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则“太旧”。 16.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和历史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收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注意:所回答内容必须在表格范围内)。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想 维新思潮 ( 2)在探究过程中 ,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如若)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为计。 —— 林则徐奏稿 材料二 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日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 务可比。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 林则徐《谕各国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三 曾国藩是一个不自愿的开风气之先者。 „„曾国藩是一个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 千年历史的沉积。 „„在洋务派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又是真诚地留恋中国旧文化的人。 —— 《曾国藩简论》 材料四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后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多处战事,非将帅之不力,兵勇之不多,亦非中国之力不能制外洋,所以不免受制于敌,实因水师无人,枪弹之不具。 „„兹虽款局以定,而痛定思痛宜 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困,更将待何。 ” —— 《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 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特点,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评析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的思想,并归纳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限 180~200字)。 第 2课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解析: A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下图为北大校园的雕塑,其造型来源于“德先生”( Democracy)和 “赛先生”( Science) 英文头一字母“ D”“ S”的变体。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 A. 民主与自由 B. 平等与自由 C. 民权与科学 D. 民主与科学 解析: D 图中所示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即“民主和科学”。 故选 D项。 3. 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意欲在中国发起一场文化革命,试图从文化和灵魂上让中国强大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大都 ( ) A.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宣传社会主义 C.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 化论 解析: D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A、 B两项与题干中“发起”不符。 4. 位于北大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方面,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传统。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 ) A. 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 北大校长蔡元培以。人民版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练习
相关推荐
策。 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 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 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 2. 1950 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20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的 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的外交方针 D.采取 “ 求同存异 ” 的外交方针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不学他们 ” 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 B 项最能反映这一点。 而 A、 C两项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 D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 3.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 党的外交政策原则
阳明的 “ 良知 ” 是指 8.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 心即理也 ” B.“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 C.“ 致良知 ” D.“理 ” 是世界的本源 二、非选择题 材料 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社会上多数人共同产问题。 要想使 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共同的问题,应该使 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共同的问题的多 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 种工具)。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互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请回答: ( 1)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于什么文章 ?其作者分别是谁 ? (
2、效果。 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 开花时磷充足供应,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磷不足,落花落荚显著增加。 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坚强不倒伏。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不仅供给大豆生长所必须的钙营养元素,而且可以校正土壤酸性。 石灰对提高土壤 的作用,往往高于增加营养的作用,使土壤环境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动,并增加土壤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如钼。
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 中外合资的结果 ,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 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 ) 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 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 的伙计。 ”这表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