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能力提高内容摘要:
社会上多数人共同产问题。 要想使 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共同的问题,应该使 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共同的问题的多 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 种工具)。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互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请回答: ( 1)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于什么文章 ?其作者分别是谁 ? ( 2)材料一中“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是指谁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篇文章出现的历史背景。 (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两人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 ( 4)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 三、问答题。 又 是 怎样 传播开来。 五四运动时 期 ,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 竞起时 , 中国 先进 的 知识分 子是怎样 选择马克思主义 的。 15. 近代前期在“向西方学习”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据此指出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中国近代思想演进的特征和主流。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1.( 1)分别是 a陈独秀: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新青年》 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 制是历史的潮流;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等等。 b蔡元培: 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李大钊:反对复辟帝制,指出妄想复辟帝制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发表《庶民 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还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扩大马 克思主义的影响。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人民版历史必修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能力提高
相关推荐
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初;④不符合题意。 15. (2020桐城模拟 )胡适在其 1918 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康有为 ( ) A. 主张民主共和 B. 学习西方 C. 主张君主立宪 D. 救亡图存 解析: C
策。 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 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 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 2. 1950 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20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的 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的外交方针 D.采取 “ 求同存异 ” 的外交方针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不学他们 ” 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 B 项最能反映这一点。 而 A、 C两项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 D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 3.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 党的外交政策原则
2、效果。 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 开花时磷充足供应,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磷不足,落花落荚显著增加。 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坚强不倒伏。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不仅供给大豆生长所必须的钙营养元素,而且可以校正土壤酸性。 石灰对提高土壤 的作用,往往高于增加营养的作用,使土壤环境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动,并增加土壤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如钼。
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 中外合资的结果 ,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 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 ) 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 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 的伙计。 ”这表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 2)除 APEC 外,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还有哪几个。 试分析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 3)材料中的 “全球化 ”意味着 什么。 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 发生在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