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17. 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违背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B、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8. 1957~ 1966年 “ 十年建设 ” 时期,沟通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铁路枢纽的城市是 A.武汉 B.兰州 C成都 D。 贵阳 19. 1958 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 “ 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 这反映出当时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 化 程度 D.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0.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方针,其中 “ 调整 ” 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21. 1960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 “ 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 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巩固 “ 反右倾 ” 斗争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问 题 D 纠正 “ 大跃进 ” 运动的错误 22.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 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勇于创新 D 乐于奉献 2 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性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2 1958年开始的 “ 大跃进 ”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包括 A、造成人民生活水平 严重下降 B、导致工农业生产的严重下降 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导致中苏关系的最终破裂 2为毛泽东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的观点奠定了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民主革命的胜利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决策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 “ 左 ” 倾错误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最初是由于 A、反右派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