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菌核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2、,重茬地块发病率在 30%以上。 另外,向日葵茬、油菜茬地块发病也较重,这与田间大量遗留菌核有关。 (3)施用氮肥过多发病重。 氮肥施用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秆软弱,倒伏地段发病重。 (4)没有进行耕翻的地块发病重。 落入田间的苗核,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 铲趟次数少的地块发病重,原垄播种的地块比播种的地块重。 3、防治对策(1)精选种子:在播种前清除混杂在种子之间的菌核。 (2)深翻地:在大豆收获后进行一次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覆土 10 厘米以上,菌核便不能形成子囊盘,抑制菌核萌发,减少初侵染来源。 (3)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及其他非寄主植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减轻发病。 (5)田间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 710 天喷一次药,连续喷 2 次。 常用药剂及其使用浓度如下: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每 667 平方米 5075 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0 倍液,每 667 平方米 5075 升;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5000 倍液,每 667 平方米 5075 升;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每 667 平方米 5075 升。 专利查询。大豆的菌核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关推荐
书省 D.内阁 答案: D 10 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
) A、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B、西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东征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西征军会师摧毁江南大营 1860 年太平军在上海近郊失利的 主要原因是( ) A、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B、孤军深入,给养不足 C、英法军队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D、清军三路围攻天京 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因为它(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B
D.内阁 答案: D 10 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 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大豆蛋白珍味食品的制法本发明介绍用大豆蛋白制造珍味食品的方法。 本制品具有类似墨鱼的风味和口感。 利用大豆蛋白制作仿水产珍味食品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分离大豆蛋白放在碱液中,分解后将分解液通过喷嘴,挤入酸性凝结浴中,得到纺丝蛋白,作为仿珍味食品原料;另一种方法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用挤压机制成组织状仿肉制品。 然后进一步加工成具有类似畜肉组织的食品。
发已成为西部重要的支柱产业 ③地下水资源丰 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 ④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环境重 点防护林工程,以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恶劣的生态状况。 这表明 ( ) A.西部大开发只能保护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