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顶枯病的防治法内容摘要:

2、状。 发病早的植株明显矮化,不结荚或结荚很少,有的不分枝。 此外,病株还可出现矮化、花芽及复叶丛出、节膨大、叶呈非正常深绿色症状,至收获季节往往贪青还保持深绿,多不结实,病株种子外观正常,不产生褐斑粒。 2发病规律: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年度间和地区间差别很大,但流行规律目前尚未完全摸清。 调查表明,多年生牧草和荒地附近的大豆发病早而重,邻近为非寄主作物如玉米等的豆地发病晚而轻。 大豆在任何生育时期都可以感病,以开花前感病率高。 多数大豆病毒病可由种子带毒传播,种子带毒后脱毒困难,用药剂处理种子或用生长点培养法都无效。 3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选育抗病品种和采用无毒种子。 防治蚜虫可减少病毒病为害,在苗期喷 25敌杀死乳油 5000 倍液;也可每亩用 3呋喃丹粉剂 2 公斤混湿润细土 15 公斤在播种时顺豆垄撒施,兼治蛴螬及孢囊线虫。 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适期早播、清除田间杂草都可减轻发病。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