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城西侧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般值)( m) 700 (极限值)( m) 450 最小竖曲线长度( m) 35 最大纵坡( %) 6 最小纵坡( %)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4 最小坡长( m) 110 最大超高值( %) 2 ⑥道路净高( m) ⑦横断面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m) 车行道横坡( %) 2 人行道横坡( %) ⑧荷载标准 BZZ— 100 第三节 路线总体方案的基本考虑 根据交通发展需求趋势、分布特点、规模及道路线路走向特点,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规划、建筑物等分布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并根据 本工程总体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对本工程的总体设计规模等有以下基本考虑: 根据道路规划,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南起点与南文山路交叉,北终点与碧荷路交接, K0+110 处与一条规划路相交。 周边另有敖江南路、文山南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南北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15m,全线布置双向二车道,道路断面布置采用 四块板形式。 从各交叉口的未来交通需求上来看,各交叉口均按平交口处理。 在道路设计路中心线的线形标准控制上,以设计车速为 30km/h 的城市次干道标准为线形布设控 制标准。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5 第四章 道路工程设计 第一节 主要设计标准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南起点与南文山路交叉,北终点与碧荷路交接。 设计全长约。 一、道路性质及等级: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实施。 二、设计《规范》(或《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xx)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xx)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xx)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xx)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xx) 《城市道路交 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68820xx)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xx)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xx)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xx)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FG F1020xx)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xx)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80/120xx) 三、主要技术标准 内 容 单 位 指 标 采用值 计算行车速度 Km/h 30 30 最大超高横坡度 % 2 无 最大纵坡度(推荐值) % 6 1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m 110 20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600 4800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4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700 4000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6 内 容 单 位 指 标 采用值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35 第二节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道路线形根据道路规划红线图确定,南起点与南文山路交叉,北终点与碧荷路交接,周边另有敖江南路、文山南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南北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本次设计范围桩号 K0+000~ K0+,工程全长约。 道路线形为园弧型。 第三节 道路竖向设计 本工程纵断设计综合考虑现有道路、场地设计高程,同时考虑规划设计远期道路控制高程,在满足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限制的前提下,并充分考虑市政排水要求,本工程设置一个凸型竖曲线,纵坡均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xx)的要求。 工程起点处南文山路设计路面高程为 ,桩号 K0+ 处福州海峡钢贸城B C1地块南侧区间路设计路面高程为 ,工程终点处碧荷路设计路面高程为。 道路纵断面设计详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7 第四节 横断面布置 道路规划红线为 15 米。 推荐方案: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横断面布置形式 如下 : 米(人行道) + 米(自行车道) + 米(机动车道) + 米(机动车道)+ 米(自行车道) + 米(人行道)= 15m 断面布置为双向二车道,采用绿化带分隔 人行 道和 自行车 道 ,使行人与非机动车分行,提高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及行人的安全。 图例 布置形 式 15米= (人行道) + 米(自行车道) + 米(机动车道) + 米(机动车道) + 米(自行车道) + 米(人行道) 标准横断面(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采用机非混行,为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可以采用标线或隔离栏杆分离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8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但是若采用隔离栏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栏杆需要后期的养护和清洁。 若采用标线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推荐方案能满足道路的通行要求,考虑到道路的景观效果、绿化面积和道路的安全性,建议采用推荐方案的断面形式。 第五节 交叉口设计 全线共有 3个交叉口,本工程起终点及 K0+ 处。 K0+ 处相交道路交叉口,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标高与之形成丁字型平面交叉。 交叉口均采用信号灯控制,施工道路工程时预先预埋信号灯过街管线。 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在一个信号灯周期内通过尽可能多的车辆,缩短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本工程与规划支路相交时,在交叉口范围内拓宽红线,单独拓宽出左转或右转车道,并 辅以信号灯控制交通使交叉口车辆有序安全通行,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规划一路规划道路等级为规划支路,在本次设计时不考虑拓宽红线。 第六节 路基路面设计 一、路基设计 根据现状断面和周边用地情况,并结合道路纵断设计标高,路基均为填方路基,填高均小于 8m。 对填方高度大于 的路段设计仰斜式路肩墙,填方放坡为 1:。 路基填料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 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10cm,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177。 2%之内,填筑路基前应注意填前 夯实。 路基压实度及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见下表: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19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cm) 压实度( %) 填料最小强度( CBR)( %) 填料最大粒( 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 ≥ 94 ≥ 8 10 下路床 ≥ 95 ≥ 5 10 上路堤 ≥ 93 ≥ 4 15 下路堤 ≥ 91 ≥ 3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 95 ≥ 8 10 菜地、种植地特殊路基采用清表厚度 30cm 换填中粗砂,旧河道、池塘路段路基填高小于 ,采用清淤换填中粗砂 后设一层 GLS 双向拉伸款式格栅。 地基表层处理,地面横坡缓于 1:5时,在清除表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二、路面结构 路面设计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等级、本地区的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机具,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结合福建地区高等级路面设计施工经验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15 年。 行车道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组合 厚度( cm) 用料材质 面层 表面层 4 SMA13 中面层 6 AC20C 下封层 1 乳化沥青稀浆 基层 上基层 25 5%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 底基层 20 级配碎石 总厚度 56 人行道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组合 厚度( cm) 用料材质 面层 表面层 3 花岗岩 (表面火烧面 ) 下封层 2 干硬性水泥砂浆 基层 上基层 10 C10 素混凝土 垫层 底基层 15 级配碎石 总厚度 30 县钢贸城西侧市政路 20 第七节 道路附属设施 一、道路侧平石采用预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