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田园化栽培内容摘要:

1、木耳段木栽培资源消耗太大,不利长远发展,且单产较低,效益不稳定。 河北临城食用菌场进行了袋料田园化栽培的探索,历经 3 年最终掌握了其栽培要点,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和质量都较原来有很大的突破,辅导一批耳农走上致富路。 0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进行。 这时室温 1824,空气相对湿度 65%,且气温渐低,杂菌活动处于低潮,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吃料,也有利早春出耳。 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配方一:杂木屑 80%、米糠 10%、麸皮 8%,碳酸钙、红糖各 1%。 配方二:杂木屑 60%、稻壳粉 28%、麸皮 10%,碳酸钙、红糖各 1%。 培养料含水量为 55%。 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旱地做耳场。 2、畦床整成龟背状,宽 120 厘米,长不限,边沟为人行道。 畦床地面用干草覆盖,以利保湿和防止泥沙侵蚀耳筒。 无须覆盖薄膜,露天排场。 月上旬将发好的菌筒移出耳场,选晴天或阴天扎孔排场。 将菌筒扎 150 个出耳孔(用 米的钉头做成扎孔工具)。 耳筒扎孔后 7 天可喷细水管理,早、晚各喷 1 次,经半个月的管理,耳片八九分成熟即可采摘。 采摘 1 批换头 1 次,使两头出耳均匀,促进菌丝形成子实体。 耳筒应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一批耳采收后,养菌 1 周,并停止喷水,待第二批耳形成,照常管理。 共采摘 35 批。 新法袋栽黑木耳从排场出耳到采收结束只需 4 个月,成本比袋栽香菇略低,袋产干耳 5075 克,按市场价 46 元/公斤计算,每袋收入 元。 又时逢季节性市场空档,故产品好销,经济效益可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