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栽培黑木耳原种及栽培种制作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内容摘要:

1、料栽培黑木耳是吉林省东部山区近年发展起来的非常好的致富项目,给栽培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中常常出现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过程接种后不复活、吃料慢和杂菌污染问题,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实践中我们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接种后不复活,吃料慢(一)原因:原种瓶或栽培袋经灭菌后没有凉透,温度在 30以上,接种块进入瓶或袋中,因温度过高而失活或降低活力。 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中烧后立即接种,菌种块被烫死。 培养料配方不当,加入生石灰量过多,过高,因碱性过大很难吃料。 培养料过干或培养温度低,吃料慢。 培养料中针叶树或杨木屑比例大,木屑中油性大均影响吃料。 (二)解决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2、的方法要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而定。 要严格选择木屑料,木屑拉回家中要摊开晾晒 12 天,以散发油质和水分并具有杀灭杂菌的作用。 原种配方中一般不必加入生石灰;栽培种制作时,因数量较大,可以加入 下的生石灰,但 不能超过 8。 配料时水分应占总重量的 60%65%。 料过干不易吃料,料太湿菌丝长不到底。 接种时,抢温接种有早发菌快吃料之功效,但料温必须降到 30以下。 接种工具经酒精灯灼烧后应降温后再接种,以免烫死菌种。 二、杂菌污染(一)原因:灭菌不彻底。 灭菌不彻底常会出现大面积污染,有时会出现全部污染。 主要原因是:常压锅漏气,温度难以达到 100;灭菌时间在 100温度达不到 810 小时;锅体设计不当,有 3、气流不到的死角。 接种不规范。 要强化无菌操作。 无论是接种箱还是操作台,虽然经消毒处理,仍然有少量杂菌存在。 因此,在操作时,手、操作面还要用酒精棉擦试;母种和原种瓶口、接种工具、棉塞都要在酒精火焰下适度烧烤;动作要快捷、准确。 棉塞松、湿。 棉塞太松,接种后杂菌可以从缝隙进入瓶(袋中)。 棉塞太湿,自身可以染菌并进入瓶(袋)中。 环境污染。 培养室的环境包括床架、空间、天棚、地面、墙壁都可能存在杂菌。 潮湿的房间及老菌房都常引起杂菌污染。 母种和原种带杂菌。 母种和原种带杂菌是菌种污染的不可忽略的因素,造成交叉感染,容易造成较大损失。 (二)解决办法:把好灭菌关是制种的首要问题。 要确保灭菌锅快速升温,保证 1 小时升到 100。 装好料的栽培袋要尽快灭菌,以防杂菌在袋内滋生。 要确保灭菌时间,100保持 810 小时。 灭菌人员要防止中途降温。 接菌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规程操作。 灭菌时要包扎好瓶(袋)口,以防打湿。 出锅后用四层纱布的生石灰包,在棉塞外缘轻轻拍压,可防止杂菌在棉塞及瓶口处滋生。 接种时要保持清洁的环境。 菌种入室前应用药物熏蒸;床架保持干燥。 随时挑出污染的菌瓶(袋),以防交叉感染。 污染的菌瓶(袋)应烧掉或埋掉。 接种前对母种和原种进行严格挑选。 特别要注意棉塞和瓶口处,只要有轻微污染就不能用于接种。 防止污染要综合治理,以预防为主。 只要把好各个关口,就会大大降低污染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