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稻大田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 单季杂交晚稻一般亩需氮肥总量 60 担标准肥(即碳铵 90 公斤或尿素 35 公斤左右),过磷酸钙 30 公斤,氯化钾 10 公斤。 杂交稻对钾肥敏感,施用钾肥后,能促进茎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杆叶片粗壮老健,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达到健身栽培的作用。 农家有机肥不仅养分全面,肥效长,而且具有改良土壤的独特功能,必须配合施用。 总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灵活掌握,防止偏施氮肥和超量施用氮肥。 三、健身栽培,防止倒伏。 防止倒伏是夺取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省工省力省本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在健身栽培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还应抓好两条:一是适时搁田,即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幼穗 3、分化初期,排干田水进行搁田。 对土壤浮烂、排水不良、肥力足、稻苗嫩绿长势旺盛的田要重搁。 促使土壤沉实,根系下扎、茎杆粗壮、叶片直立。 为了保证搁田质量,一定要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围沟、腰沟配套,以利排水畅通,全田均匀一致。 灌浆期做到干干湿湿,多次轻搁。 二是抓好病虫防治,特别是稻杆基部的病虫,如纹枯病危害叶鞘、使之茎杆变软,稻飞虱吸食茎杆汁液,极易引起倒伏,俗称“杀节瘟”,需引起特别重视。 四、防病治虫,科学灌水。 单季晚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而且病虫混合重叠发生,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损失。 各农户应根据病虫情报开展“两查两定”,即查病虫的发生期定防治适期,查病虫的发生量定防治对象田,做到适时防治,对口用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 晚稻在移栽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可缺水外,其余时期应采用“薄露勤灌、干干湿湿”的原则。 防止长期灌深水以防病害严重发生和引起倒伏。 后期断水不宜过早,一般在收割前 7 至 10 天断水为宜,防止枯杆减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