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内容摘要:

2、指导组提出了当前水稻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如下:一、切实加强早稻后期管理,确保颗粒归仓一是加强水分管理。 要采用间歇好气灌溉,即灌水后待其自然落干 23 天再灌水。 另外,切勿断水过早,做到收获前 5断水。 二是补施叶面肥。 在齐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叶面肥,以提高结实率。 三是强化病虫害防治。 重点对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的防治。 四是及时组织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避免再次遭受洪涝灾害损失。 二、加强中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确保足穗、大穗长江下游稻区,中、大苗手栽稻要早施分蘖肥,一般于栽后 5 天亩施尿素 7栽后 10,再根据苗情诊断补施分蘖肥。 抛栽水稻要强化水浆管理,活棵 3、分蘖期实行浅、湿灌溉,促进根系深扎。 机插水稻栽后 710 天,要经常露田通气,以促进发根扎根;要适当提早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一般在全田苗达到预期穗数的 80%左右即开始搁田,把高峰苗控制在预期穗数的 播稻中闷种、烂种无苗或基本苗太少的田块(亩基本苗少于 4 万),应立即选用生育期短且能安全成熟的品种补种,且适当增加播种量;要加强缺苗田块的疏密匀苗,提早施分蘖肥,促蘖争穗。 西南稻区,重点是加强晒田控苗、防治病虫。 东北稻区,重点是防止贪青晚熟,做好促早熟和防止低温冷害。 另外,各稻区一定要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做好预测预报和防治,如东北的稻瘟病,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螟虫、稻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等。 三、做好晚稻抢种,确保面积不减、基本苗不少合理安排晚稻播种期,保证足种、足苗;带肥、带药下田,保证栽插密度和质量;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撂荒稻田代耕,确保晚稻面积不减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