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沙床栽培紫木耳内容摘要:

1、稻草沙床栽培紫木耳,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季节安排。 紫木耳菌株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一年四季均可于室内铺沙床栽培,尤以夏秋为最佳;沙床铺设。 选用干净无菌河沙晒干,入室铺 10 厘米厚,距墙两侧 80 厘米用砖铺设两排人行采耳走道;培养料配制。 将色泽金黄、无霉变的稻草翻晒两天,粉碎成草屑,每 100 公斤草屑加入复合肥 2 公斤、石膏粉和蔗糖各 1 公斤,搅拌均匀后,浇入 灰水 140 公斤翻拌均匀,调节含水量至 65%左右,拌好后堆成高 1米、底宽 ,长不限的梯形堆,覆膜压实发酵;堆温升至 60翻堆后,覆膜压实继续发酵,料温达 65以上时揭膜装袋;装料接种。 用直径 2、1720厘米聚丙烯筒膜装料,两头套环封口,灭菌 45 小时进行接种,每端接种 40克,两端共接种 80 克;接种后置于 2028洁净室内遮光培养,菌丝满袋后脱去袋筒;沙床栽培。 将脱袋后的耳棒按间距 10 厘米栽植在河床上,喷水润湿河沙,采用白天盖膜、夜间揭膜、打开门窗等方法,加大温差催耳,耳芽生长后去掉盖膜,用凉开水喷雾,逐渐使空气相对湿度达 8595%,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随耳芽分化、耳片膨大,应尽量敝开门窗,或用排气扇每天排风 23 次,增加空气流通;待耳片 8 成熟,且厚实肥大,紫红亮丽时采收;收完后将耳棒拔离河床调换方向(即生过耳的一头向下),按间距 10 厘米重新栽植在沙床上,喷水润湿河沙,催耳管理同前;二潮耳收完后,取走菌床表面 3厘米厚河沙,将耳棒从中切开,切面处不留间隙铺排在 7 厘米厚的沙床上,耳棒表面覆盖 3 厘米厚河沙,喷水至水分饱和,床面盖一层报纸催耳;耳芽伸出沙床后去掉报纸,出耳后管理同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