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水象甲是同际性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最早发生于美洲,在亚洲发生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等闲。 在我国最早发现稻水象甲的地方是,1987 年在河北省唐海县。 稻水象甲在我省最早发现的地区是,1993 年 8 月在通化地区的集安市。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此种害虫。 一、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也危害部分禾本科植物。 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水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上取食叶肉,留下表皮。 幼虫食根,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 龄幼虫蛀食根部,4 龄后爬山稻根咬食根系。 根系被蛀食后变黑或脚烂,刮风稻株易倒伏。 发生虫害的地块一般减产 20%,稻水象甲发生重的刚块,减产可达 5070%。 2、二、稻水象甲生活习性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 该虫分两性生殖和中性生殖型(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 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 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气温达 10左右时开始复苏活动。 复苏后先食禾本科作物的新叶,待水稻插秧后就进入稻田进行危害。 三、稻水象甲特点该害虫抗逆性强,耐饥饿、耐低温、繁殖率高(每头成虫可产卵 5075 粒)、寄生性广。 稻水象甲传播速度快,此害虫能爬、善飞、会游泳。 呵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四、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未发生稻水象甲的地域,要控制其传人当地。 应严格按阴植物检疫法规办事。 不从疫区引种,不从疫区、发生区调运稻草及稻草制品。 发生区防治措施:做到测土施肥,缺啥补啥。 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 冬、春季要清除或烧毁稻田周围的杂苹,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在稻田附近没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前已经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有:稻乐丰、维稻乳油、象虫净、杀虫双等。 在防治方法仁要以村屯为单位进行联合防治,要做到“四统一”。 即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时间施药,统一检查。 这样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在防治时间上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一般在 6 月 510 日防治越冬代成虫,8 月初防治新一代成虫。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