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防治法内容摘要:

、症状表现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且对人与畜禽有毒害作用。 稻曲病在开花至乳熟期均可发生,只危害谷粒。 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发病初期受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小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包裹全颖,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出黑绿色粉末,可借气流传播,在水稻开花时浸染花器和幼颖。 此病引起结实率、千粒重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 孕穗期低温、多雨、日照少,出穗后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 二、防治方法稻曲病药剂防治适期在水稻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 5 天左右。 如需防治第二次,则在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 50左右)施药。 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每亩可用 20的井冈霉素粉剂 ,或 20的粉锈宁(又名三唑酮)乳油 75 毫升、硫酸酮 60 克对水喷雾。 注意要在孕穗末期施用,禁止在始穗后施用,不要随意提高施用浓度,以免发生药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