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菱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木植物。 其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果菜,又可作粮食,并适合加工制粉或作糕点等原料。 稻田菱角的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适应性强、抗高温的两角扒菱,该品种表现生育期 180 天左右,每亩产量 400500 千克,果形大,两角粗而长下弯,品质好,淀粉含量多,成熟时果柄不易脱落。 2、播种 期 在天气稳定在 12以上时播种,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为宜。 22 直播 种菱田块应在播前 15 天进行整地施肥,在大田四周垒高 40 厘米的田埂,播种密度 左右,播种量每亩 1015 公斤,播后保持浅水 12 寸,菱苗出水后,逐渐加深水层。 23 育苗移栽 播 2、前苗床准备,按每亩大田 10:1 准备苗床,床宽 12 米,沟深 35 厘米,播后复盖肥细泥,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长 3 叶 1 心时,用每桶水加入半勺人粪洒施,促生长以利培育壮苗,当气温达到 15以上就可移栽,一般当天起苗当天移栽。 3、田间管理 31 大田施基肥 整地前每亩施人粪 300350 公斤,腐熟栏肥 750 公斤,钾肥 3公斤,过磷酸钙 40 公斤。 32 追肥 初花开始追肥,一般是晴天上午 89 时或下午 56 时喷施叶面肥02尿素十 02磷酸二氢钾。 每 10 天 1 次,约 23 次。 33 水浆管理 菱角田要注意勤换水,保持水层 2030 厘米,夏天气温高水层要保持 30 厘 3、米以上。 34 杂草防除 菱角对除草剂敏感,必要时进行手工除草。 3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菱叶甲、蛀痕蟥虫、菱金花虫等害虫,特别是初夏雾雨天后虫害增多,一般农药防治用 80杀虫单 400 倍、18杀虫双 500 倍,如发现蚜虫用 10吡虫啉 2000 进行喷杀。 主要有菱瘟、白烂病等,在闷热湿度大时易发生,在初发时,应及时摘除,晒干烧毁或深埋病叶,发病田块用 5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喷雾,从始花期开始,每隔 7 天喷药一次,连喷 23 次。 4、采收在白露前后开始采收,每隔 57 天采 1 次,霜降时采收结束。 采收时防猛拉菱盘,否则植株易受伤,老菱易落水。 5、留种 51 选留 选择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形态端正整齐,皮色深,无病虫害,皮壳薄肉厚,充实饱满老熟,放置水中除去浮果,留下沉果作种。 52 贮藏越冬 在贮藏中一般损耗约 30,为满足一定播种面积的用种量,应将损耗估计在内留足菱种。 菱种不耐干燥,宜置水中贮藏,用编织袋装好,用绳固定好置在有温泉水的田块沉入水中越冬。 保持田水流动,不使菱种受冻。 待次年春天捞起洗净播种。 专利查询。稻田菱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同步测试
或缺 、走向自立,并不是拒绝帮助 ,进入大学后他又尝试勤工俭学,先后做过推销员、家庭教师、服务生等,在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自立能力也明显比一般同学强。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培养自立能力要( ) ,反复锻炼 ,去做童工 ,多经风浪 、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点拨:当人们有了自立意识后,怎样去培养自己的自立 能力呢。 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同时还要积极实践和锻炼
人教版思品七上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单元测试1
多看自己的缺点,少看自己的优点 ,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 ) 、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对社会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同样社会也期待着 我们成长壮大,面对社会的期待,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 社会 C. 社会需要必须服从个人需要 D 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就是要 ( ) ,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未来作家”的漫画,将它贴在自己的书桌旁
人教版思品七上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单元测试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关于情趣与兴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趣以兴趣为基础,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B、先有情趣,后有兴趣 C、兴趣以情趣为基础,兴趣通过情趣表现出来 D、情趣和兴趣是同一个意思,情趣就是兴趣 1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书法使人们长寿,下棋使人思维敏捷,写作使人想象力丰富,养花能陶冶性情。 这说明 A、培养性情很重要 B
人教版思品七上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单元测试1
师准备召开班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并打算邀请几个外班的同学参加。 如果你在被邀请之列,请你谈谈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32.请你通过书刊、报纸、网络等媒介搜集三条古今劝学的格言和三个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条格言或一个典型事例。 古今劝学的格言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