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巧用除草剂内容摘要:

草与水稻植株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既能有效地解决草害问题,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已成为防除水稻杂草的主要方法。 施药适期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移栽秧苗后 7 天10 天出现第 1 次萌发高峰期,此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 移栽后 20 天左右出现第 2 次萌发高峰期,这一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 杂草第 1 次萌发高峰期的数量大,发生早,危害性大,是防除的主攻目标,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除茎叶处理剂外,一般要在杂草 3 叶期以前施药。 药剂选择稻田杂草混生,以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眼子菜、牛毛毡、矮慈姑等杂草为主,用药时要针对田间杂草发生状况选用见效快、效果好、无残留的除草剂。 目前以苄?丁、快杀稗、稻无草、丁草胺等为常用除草剂。 使用方法秧田施药以秧苗 2 叶复水前即稗草二三叶期为佳,直播田在秧苗二三叶期施药,移栽田和抛秧田在移栽后 7 天10 天即稗草二三叶期施药。 施药前1 天排干田水,施药后一二天复水,保持浅水层 5 天7 天。 施药量和施药方法应按各除草剂使用说明进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