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青蛙的新技术方法内容摘要:
1、工养殖的蛙类异军突起,已逐渐替代天然蛙类而走上餐桌。 蛙类系稻田中害虫的天敌,而害虫为蛙类的天然饵料,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 按下法在稻田养殖青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获取喜人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一、稻田改造选择地域宽阔,通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 高的密网把稻田围起,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青蛙外逃。 加固加高田埂。 在稻田中央挖出 1 个占稻田面积 1/5 的小池塘并用网片围起,池塘面积 80 平方米方米。 如果稻田太大,中间可设若干个小池塘,水深为 40 厘米。 从田埂架设木板桥到小池塘岸边,以便投饵和日常管理。 米的水管。 二、蝌蚪放养用生石灰 15 公斤对小池塘进行干法 2、清塘,7 天后注水深 40 厘米,加入发酵过的有机肥 150 公斤。 5 天后蟒蚌入塘。 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越冬蝌蚪,经消毒,每亩稻田放养 5000 尾。 三、蝌蚪饲养管理1、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肥爽。 池塘在保持微流水的同时,保证水质不恶化。 2、饵料投喂:以多次少量为宜。 喂以浮性粉状自配饲料,直至变态。 3、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勤于巡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保证水质肥爽,饵料合理配制,蛙体大小均匀。 四、幼蛙摄食训养幼蛙变态收尾后开始摄食。 在小池塘中央设置底为铁丝网,框为光滑半圆木的饵料台,每天投喂活饵(如小鱼、蚯蚓)及浮性颗料饲料。 投喂时从饵料台上空水管中进水,引动浮性颗粒饲料。 则开始时活饵料所占 3、比例较大,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投喂人工饲料。 饵料必须新鲜,每隔一定时间投喂药饵料。 此时幼蛙体重已经有 斤以上,并产生了定点摄食习惯,可以把小池塘周边的围网打开,让蛙进入稻田。 五、饲养管理幼蛙入田后,首先要保持田间水质清爽,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和田埂的保水性能,防止旱、涝。 其次是防止鸟虫害,防蚌类逃跑。 再次是预防疾病。 蛙类发病主要源于外伤感染,要以预防为主,在小池塘中定时挂袋消毒,遇有病时应及时分离,并加大药量进行消毒,同时投喂药饵。 其四,投饵时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其五,按蛙体大小及时分开。 每个月筛选 1 次,把大的青蛙选出,放于备用池中,加大饲养强度,择价出售。 在选择当中不能用手抓、网兜,只能用软质布兜,以防病菌感染和机械损伤。 经试验证明,用手抓的青蛙成活率低于 50%。 专利查询。稻田养青蛙的新技术方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试题7
21 C、 RARB =14 ; vAvB =12 D、 RARB =14 ; vAvB =21 ( 2020 年汕头二模)科学家在研究地月组成系统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 ,测定激光 往返的时间为 t,若万有引力恒量为 G,月球绕地球旋转(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为 T,光速为 c,(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半径),可以求出( ) ①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②月球的质量 ③地球的质量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试题9
C. ①②④ D.①②③ 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为 M= 物体 题 6.两个质量分别是 m1和 m2的光滑小球套在光滑水平 A 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 杆上,用长为 L 的细线连接,水平杆随框架以角速度 小孔 O 吊着质量为 m= B, A 的重心到 O点 ω 做匀速转动,两球在杆上相对静止,如 图 518 所示, 的距离为 .若 A 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