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绵防治内容摘要:

1、稻田里的水绵絮状物群体压缠幼苗,使幼苗迟发,死苗或独株无分蘖;降低水温,当水绵覆盖面积达到 30%时,能降低水温 23;当水绵在稻田中大量发生时,施入的肥料无法落入水稻根部,并与水稻争水争肥、争生长空间。 水绵发生严重的稻田,水稻的株高降低,叶片落黄,减产 30%左右。 年生水生绿藻植物,以丝状体断裂再生或行接合生殖,由孢子萌发成新的个体,随水传播。 水绵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喜肥,尤其在磷肥施用量大的条件下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 土壤 右的盐碱稳静水面水绵生长最为适宜。 一般在春季稻田灌水后,5 月中旬开始发生,6 月上旬随着气温升高及田间磷肥和有机肥肥效的发挥而迅速繁殖和危害。 资源缺乏、灌溉经常使 2、用循环水或只灌不排的田块易发生水绵危害,灌排水渠中的水绵孢子和丝状体会随水流入稻田繁殖。 上年水绵高发的田块残存大量水绵群体,来年灌水后会大量复发。 水质恶化,高量施用磷肥,形成肥水能促进水绵发生。 导致水绵大发生的情况有:长期积水的低洼静水稻田,排水不良,水质恶化的稻田。 大量施用含磷肥料,形成肥水的稻田。 上年水绵高发生的稻田。 学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方。 合理灌排水,采用浅、干、湿灌溉方法。 人工打捞,水绵在田间形成少量片状时,先人工捞出,剩余的水绵丝状体虽已断裂,但其吸肥能力极强,很快繁殖形成新的群体,但断裂的丝状体伤口接触药液,会使水绵很快中毒死亡,所以打捞后应及时施药防治。 化学防治,每亩用 26%水绵净可湿性粉剂 65 克,在水稻插秧后 15 天,水绵处在“块状期”施药;7 月份以后在水绵“被状期”每亩用药量 100 克,拌肥或拌细土撒施,切不可用干土,施药后田间保持水层 46 厘米 57 天。 病弱苗或漏水田禁用水绵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