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主要杂草 双穗雀稗内容摘要:
1、穗雀稗 形态特征具根茎,秆匍匐地面,质硬、平滑无毛、直径 米。 节间长510 厘米,节上生根。 叶鞘松弛,压扁,背部具脊,仅边缘的上部被纤毛,叶舌薄膜质,长 米。 叶片平展,线形,较薄而柔软,长 315 厘米,宽 米。 总状花序两枚,指状排列,长 26 厘米,多内卷,米,边缘稍呈波状而微粗糙。 小穗呈两行排列于穗轴之一侧,椭圆形,长约 米,顶端尖,第一颖缺或微小,第二颖与第一小花外稃等长,两者均具 3 脉。 第二小花外稃椭圆形,平凸状,长约 米,先端具稀细毛。 颖果浅褐色,长椭圆形,长约 米。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双穗雀稗虽能大量开花结实,但绝大多数种子不充实,仅有部分较饱满,休眠期长,出苗率低。 分 2、枝繁殖双穗雀稗地上地下的茎上均有节,上下节上均可产生芽,发育成新株。 以地下茎上的芽越冬,出芽开始时间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发生深度较浅,湿度高时,发芽深度在 1 厘米左右;湿度较低时,出芽深度可达 23 厘米。 出芽后茎在地表及浅土中匍匐生长,由节生根,分枝繁殖,茎切断后,节上很快生根,再生力极强。 (2)营养生长双穗雀稗适应性极强,耐旱、耐湿、耐遮阴,田埂、沟边、旱田、水田都能生长。 侵入稻田后,可依附水稻生长,直立茎长可达 1 米以上,超过水稻高度。 48 月为旺盛生长期。 (3)开花结实双穗雀稗花期较长,从 6 月下旬直至10 月,但结实较少。 分布与危害双穗雀稗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喜湿润,耐干旱,在沟边、田边及低湿旱田均有危害。 近年来,随着稻田轻型、高产技术措施的推广,稻田免耕及干湿的田间管理,一些地区已逐步由田边向稻田田间发展,危害日趋严重。 专利查询。稻田主要杂草 双穗雀稗
相关推荐
心莲子草 又名喜旱莲子草水花生(通称)形态特征茎基部匍匐,常呈粉红色,上部斜升或全株平卧,长 50150 厘米,中空,髓腔大,直径 米,节膨大,着地生根。 茎和分枝有细棱,棱间有白色细毛,节腋处疏生细柔毛。 叶对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 36 厘米,宽 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伏毛,边缘有睫毛。 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直径 1米,由
B. C. D. 1该气压系统在 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 60176。 N附近海域 B. 15176。 N附近海域 C. 15176。 S附近海域 D. 60176。 S附近海域 1下列关于锋面系统出现的降水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0803 A.暖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B.冷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C.暖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D.冷锋只 有锋后有降水 1 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 A. B. C.
_____________。 ( 3)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 a 和 __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等。 ( 4)若①处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 种 现 象 表 明 保 护 海 洋 环 境 需
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主要原因是( ) ,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不足问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措施有( ) 、修建核电站 、修建三峡工程 、西气东输 、修建青藏铁路 、地区出口( ) ,充当的主要角色是( ) ,它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少雨 D.温差极大 ,形成原因是( ) ,分析西双版纳除发展旅游业外 ,还适合发展( ) ( ) 、老挝
1、云英又叫红花草,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 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 同时,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适口性好,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 一、生物学特性。 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 15幼苗在始受冻或部分死亡,气温较高地区生长不良。 耐湿,播种至发芽前不能缺水,生长发育期忌积水。 耐旱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