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主要杂草 双穗雀稗内容摘要:

1、穗雀稗 形态特征具根茎,秆匍匐地面,质硬、平滑无毛、直径 米。 节间长510 厘米,节上生根。 叶鞘松弛,压扁,背部具脊,仅边缘的上部被纤毛,叶舌薄膜质,长 米。 叶片平展,线形,较薄而柔软,长 315 厘米,宽 米。 总状花序两枚,指状排列,长 26 厘米,多内卷,米,边缘稍呈波状而微粗糙。 小穗呈两行排列于穗轴之一侧,椭圆形,长约 米,顶端尖,第一颖缺或微小,第二颖与第一小花外稃等长,两者均具 3 脉。 第二小花外稃椭圆形,平凸状,长约 米,先端具稀细毛。 颖果浅褐色,长椭圆形,长约 米。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双穗雀稗虽能大量开花结实,但绝大多数种子不充实,仅有部分较饱满,休眠期长,出苗率低。 分 2、枝繁殖双穗雀稗地上地下的茎上均有节,上下节上均可产生芽,发育成新株。 以地下茎上的芽越冬,出芽开始时间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发生深度较浅,湿度高时,发芽深度在 1 厘米左右;湿度较低时,出芽深度可达 23 厘米。 出芽后茎在地表及浅土中匍匐生长,由节生根,分枝繁殖,茎切断后,节上很快生根,再生力极强。 (2)营养生长双穗雀稗适应性极强,耐旱、耐湿、耐遮阴,田埂、沟边、旱田、水田都能生长。 侵入稻田后,可依附水稻生长,直立茎长可达 1 米以上,超过水稻高度。 48 月为旺盛生长期。 (3)开花结实双穗雀稗花期较长,从 6 月下旬直至10 月,但结实较少。 分布与危害双穗雀稗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喜湿润,耐干旱,在沟边、田边及低湿旱田均有危害。 近年来,随着稻田轻型、高产技术措施的推广,稻田免耕及干湿的田间管理,一些地区已逐步由田边向稻田田间发展,危害日趋严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