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小秧迟迟不能分蘖是何原因内容摘要:

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 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 未枯死的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三分之一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 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 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病菌易从伤口侵入,播了受机械损伤的稻种,或秧苗根部受伤重的,发病就重。 旱育秧发病常比水育秧重。 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恶苗病重点放在种子的处理上。 (1)选用无病的种子留种。 这是比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 (2)严格消毒种子。 用强氯精浸种、50%的多菌灵 100 克,加水 50 千克浸种;或 35%的恶苗灵 120 克,加水 50 千克浸种;或 3%的生石灰水浸种小时。 药液浸咱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厘米厘米,供种子吸收。 同时,在浸种过程中,药液面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也不能重复使用,以保证闷死病菌。 (3)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 (4)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用火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