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2002 年起 141 团大面积推广棉花滴灌种植技术,单产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但近几年棉田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发生,造成棉花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品质降低。 一、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 10 年和 10 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生长尚好,一旦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则大面积发生叶片红叶症状,其主要原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抗生菌数量少,导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从而引起早衰。 各种作物由于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养分吸收的种类和吸收量不相同;因其根部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微生物能源物质的影响有差异;长时间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会使 2、土壤的生态体系失去平衡,土壤肥力大大下降,造成棉花早衰。 棉田积累的残膜多,不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和发育,直接影响棉花根系下扎和伸展,造成棉花根系畸形和扭曲,不利于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继而影响棉花地上部分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蕾铃脱落增加,引起棉花早衰。 花根系又具有趋水趋肥的特性,使滴灌棉田的根系分布比较浅,不利于棉花根系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抗旱性减弱,一旦遇到高温干旱,或水量不足,极易引起早衰。 调查表明,苗期滴水早以及一膜三带的棉田更易引起早衰。 其原因为苗期进水早,棉花蹲苗时间短,根系发育差,根系生长量小且分布浅,棉花的抗逆性差,花铃期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弱。 一膜三带棉田平均 667 平方米滴 3、水量比一膜两管少 14 立方米左右,棉花根系分布更浅,抗旱性更差,更易早衰。 090 天,占全生育期的 2/3 以上。 在此期间,植株体内养分分配紧张,若水肥管理不当,会引起棉花早衰。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棉花以营养生长为主,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棉花以生殖生长为主,在棉花生长前期滴施肥料多,中后期滴施的少,导致棉花地上部分的营养体过大,蕾、花、铃多,但因中后期养分不足,蕾铃大量脱落,棉株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引起早衰。 月 25 日7 月 10 日,初花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主茎的日生长量达到最大,棉花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未及时打顶,会使生殖生长滞后,地上部分营养体过大,叶面蒸腾量 4、较大,若不能及时满足棉花对水分的要求,很易受旱,造成棉株早衰。 叶期和打顶一周后顶部果枝伸长到 810 厘米时化调,时间不当会使棉花中上部果枝伸得太长,影响下部果枝的透风、透光和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即使不脱落形成的铃也较小,单铃重较轻,引起棉花早衰。 植,叶螨以刺吸式口器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破坏叶片光合作用,使叶变色、卷缩,甚至脱落,引起早衰。 洒农药、喷肥浓度过大,喷药次数多,会使叶肉细胞受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斑块,或叶片发红而枯焦,导致蕾铃脱落严重,引起早衰。 抗性差棉花品种繁多,更新快,棉花本身的抗病性、抗逆性差,也会引起早衰。 2007年我团大面积种植的标杂 1 5、 号,以及小面积种植的早熟品种,在 8 月 1214 日连日降雨后,80%90%的棉田大面积红叶,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棉花早衰。 起棉花大面积红叶,甚至干枯脱落,引起棉花早衰。 二、整种植结构,扩大粮、草种植面积,实行粮、棉、草轮作倒茬,以保持土壤养料的长久稳定循环。 底 7 月初在棉花初花期揭膜,可使根系下扎,提高棉花的抗旱性,提高残膜回收率,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基本无影响。 次滴水在 5 月底6 月初,此时棉花开始陆续现蕾进入蕾期,蕾期是棉花根系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主根的生长速度比主茎快 23 倍,比侧根快 1 倍左右,并大量发生新支根。 此时滴水推后,有利于根系下扎,并有一定的生长量 6、,保证棉花在花铃期有足够大的根系,以满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施或轻施蕾肥,进入初花期后坚持一水一肥,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确保棉株上、中、下成铃均匀。 前期氮肥施用不宜过大,避免导致旺长和坐桃不稳。 磷在土壤中流动性差,利用率低下,若底肥施磷酸二铵,棉花整个生育期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对防治棉花早衰有利。 病区要拔除病株,减少病菌的积累,对重病区实行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与棉花轮作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由于新疆秸秆还田,应增加轮作年限,即至少 5 年以上。 对于虫害要做到早调查、早防治,力争将危害消灭在中心株或点片发生阶段。 在防治上要做到低浓度、大水量,减少农药喷洒次数。 严禁使用对天敌杀伤大的农药,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疆无霜期较短,应种植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突出的早熟性品种。 最好选用经有关机构审定的多抗品种,严禁从重病区调入未经检疫合格的种子,且进行脱绒包衣处理。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