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内容摘要:

材料 二 臣 (司马光 )向上曹言: “ 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 此皆所害者大 , 所及者众,宜先变更。 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 发号令。 以解生 民之急。 ” ——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 356 材料 三 及神宗朝,荆公 秉政 „„ 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 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 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 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 《日知录 宋世风俗》 回答: (1)材料 一 、 二 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 5分) (2)材料 一 、 二 都谈到要关心 “ 民 ” 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 5分) (3)材料 二 、 三 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 5分)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 ?说明理由。 ( 5分) 参考答案 解析: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解析:宋太祖对军权进行改革后,使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消失。 但是来自辽和西夏的外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 解析:北宋初期,宋太祖剥夺功臣宿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目的是巩固专制统治。 解析:北宋初年,宋太祖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专制统治。 解析:北宋除设立不同 的机构管辖军队,还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 解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具体就表现为以上几点。 解析: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灭亡的 教训,实行“更戌法”,加强对将士的防范,以防止武将专权割据。 解析: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其目的在于牵制宰相对军事和财政的支配权。 解析: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结果方面去理解。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