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内容摘要:
生闻此,应当大庆。 ” (1)据材料 1,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 2分 ) (2)材料 2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 哪些理 由。 你认为这些 理由是否成立 ?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 (10分 )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 ?对此孝文帝采取 了 什么 对策 ?( 4分) (4)迁都有何意义 ?( 8分) : 材料一: 《魏书 李冲传》曰: “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 “ 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热衷于 发动战争。 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 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 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约他出兵决战。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 料三: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 “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 改一字 ”。 —— 《魏书 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 ?(8分 )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 ?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8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的有关史实。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 圭 重建代国,不久改魏,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所以说建立北魏政权后,才统一黄河流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时先进经济发展形式实质的理解能力。 在封建社会,黄河流域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是封 建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选 B。 :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理解能力。 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孝文帝改革前期推行的均田制,是一种较完善的土地制度,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 A、 B 两项指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
相关推荐
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 要是因为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 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 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20.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 明 ①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 中国近代 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 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大题
材料 二 臣 (司马光 )向上曹言: “ 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 此皆所害者大 , 所及者众,宜先变更。 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 发号令。 以解生 民之急。 ” ——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 356 材料 三 及神宗朝,荆公 秉政 „„ 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 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
2、成,小型铺膜机也可同时完成 23 项作业,因此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人工铺膜一般只能在 23 级风以下作业,风力稍大就无法进行。 而机械铺膜可在 67 级风天作业,对于春季风大天,非常适用。 有着显著的抢农时作用。 (4)农作物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适用于山区,半山区气温低、年积温少的地方。 通过地膜覆盖种(苗)床,可有效提高地温、增加作物生育期和生长积温,因此
塞给它吃了。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 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 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 龢 也斥之为 “ 说经家一野狐也 ”。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 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 化。 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根据所学知识 , 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 是怎样进行风 俗习惯改革的 ?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 关系如何 ?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 高考猜想 13
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 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 “ 名为保国,势必乱国 „„ 徙欲保中国四 万万人 ,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 光绪帝为此说: “ 会为保 国, 岂不大善 ?” 下令将文悌革职。 —— 《 戊戌变法》全刊第 二册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 旨。 ( 2) 文悌一派代表哪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