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 1860~ 1890 年,俄国的生 铁产量增加了 2 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 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 19 倍,石油产量猛增了 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 6倍,铁路线增长了 35 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 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材料一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 1861 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 动力总数的 89%,国民财富收入的 71%是由他们创造的。 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 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 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 1860 年,俄国的铁产量为 29 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 1850 年 时就已达到 万吨,英国在 1850 年时的铁产量为 225 万吨。 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1860 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 1 600 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 14 603 公里,法国到 1861 年时建成的铁路有 9 160 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民粹派在农 村宣传 请回答: (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 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A 解析 : 本题所有选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 但 B、 C、 D 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而 A项为最基本特点。 2. C 解析:属同一事件原因的因素也要分清其因果关系。 C 项 “ 农奴制未废除 ” ,造成 A项 “ 改革不彻底 ” 和 B项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 D项显然是次要原因。 3. D解析: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 地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调整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的。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人教版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2、针虫(1)喷施药液。 用 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安全间隔期 2 天),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安全间隔期 5 天),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在防治适期内喷洒地面(后三者安全间隔期均为 7 天)。 (2)撒施毒土、毒沙。 用 50%辛硫磷乳油 斤加水适量,喷拌 125175
料二 (商鞅变法 )行 之十年,秦民大说 (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 “ 民勇于 公战 ” 的局面 ?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贵族诬告商鞅
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 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 “ 名为保国,势必乱国 „„ 徙欲保中国四 万万人 ,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 光绪帝为此说: “ 会为保 国, 岂不大善 ?” 下令将文悌革职。 —— 《 戊戌变法》全刊第 二册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 旨。 ( 2) 文悌一派代表哪一集团
稻三化螟虫,俗称钻心虫。 水稻三化螟在我县水稻上发生危害较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势态,尤其以第二代的发生危害比较严重。 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气象预报、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和中后期中耕管理等因素综合分析,第二代三化螟预计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 4 万亩左右。 其依据是:1、据我站 7 月上中旬在江那、干河、盘龙等乡(镇)对部份水稻的田间调查,水稻上已发现有三化螟成虫和卵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