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b内容摘要:
④ D.②③④ 17. 1985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它与 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其共同点在于(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8.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 ) ①改革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 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 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世纪 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 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C. 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D. 外国势力的影响 20. 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 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D.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 弊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1 题 16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5 分,第24题 15分,共 60分。 )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 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 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习化了。 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 1919 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 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 关系。 ——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 因而于 1921 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 —— 《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6分) (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 4分) ( 3)结合材料一, 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 ( 4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b
相关推荐
.下列哪些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三里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世纪 50年代提出来的 17.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下列叙述哪个不是其原因 A.“双百 ”方针的提出 [ 18.“现在春天来了嘛 ,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
成就 8.“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 ( A ) ①生活视野扩大,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开始 ②出现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小说、诗歌、散文、电影、 音乐等 硕果累累 ④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在下列作品中,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 的到 来而遭受错误批判的是 (C ) ①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的需要,政策有放宽的趋势。 ( 4)交通的便利。 ( 5)商人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外力只会延缓其发展,而不会从根本上阻绝其发展,在这个规律支配下,只要在某个朝代具备一定的条件,商业就取得发展。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梳理每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条件然后加以概括综合。 【考点强化演练】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
2、翻堆,反复 2。 当原料手握感觉黏润并有弹性、呈茶褐色、无异味、 水量 65%时,摊开降温,装料发菌(或压块发菌)培养成无污染的满菌袋,无论熟料、发酵料、生料满菌袋,所采用原料可以是棉籽壳、玉米芯或其它代用料。 使用的菌种应是经试验在当地表现综合性状良好的优质菌种。 二、荫棚建造。 选择菜园、庭院或砂壤土质的优质土地建棚。 棚内挖长 20 米、宽 、深 的畦,两畦为一棚。 畦中间留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