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随堂练习内容摘要:

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 材料四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2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37. 5万人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 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素能提高 】 1.( 2020 年福建 高考卷,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2. ( 2020 年新海 联考)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 南京大屠杀 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 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 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 材料三 下列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 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 7岁,你叔叔 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 和保姆留在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