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随堂练习内容摘要:
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 材料四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2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37. 5万人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 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素能提高 】 1.( 2020 年福建 高考卷,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2. ( 2020 年新海 联考)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 南京大屠杀 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 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 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 材料三 下列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 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 7岁,你叔叔 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 和保姆留在家。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随堂练习
相关推荐
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 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 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1945~
2、产品。 具体做法:有条件地方可采取棚内煤火升温,但必须通过火墙或烟道将有害气体排出棚外。 对于缺乏燃料的地区,为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以保温或用太阳能升温为主,菇棚的墙体要厚,一般为 1 米,棚膜上加盖草苫,晴天打开,晚上盖严,靠太阳能提高棚温。 为避免光线过强,可在棚膜下加遮阳网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 出菇期如果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会产生畸形菇,并且抑制菇蕾的分化。 所以要定时通风换气。
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 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 ,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①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 ②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 利益和要求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13.太平天国的都城
图 2: 图 3: 【 素能提高 】 1.( 2020年山东聊城模拟)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
B.“八七会议”的影响 C.中共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 D.国内各种矛盾的复杂化 24.打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的军队丧失战斗力 B.“左”倾错误尚未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C.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得当 D.周恩来、朱德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25.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 B.蒋介石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 C.”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