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内战烽火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3)当 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 为什么。 ( 4) 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 为什么。 C 答案 D D C B A ( 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 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8课《战略大决战》课堂检 测 A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 ) A . 青 化 砭 战 役 B . 挺 进 大 别 山 C . 三 大 战役 D.渡江战役 2.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 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 A . 辽 沈 战 役 B . 淮 海 战 役 C . 平 津 战役 D.渡江战役 3.《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描绘了一场战役,它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这次战役是 ( ) A . 辽 沈 战 役 B . 渡 江 战 役 C . 平 津 战役 D.淮海战役 4.小兰的爷爷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他所在的部队属于 A.华北 解放军 B.东北解放军 C.华东解放军 D.中原解放军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6.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7.连线题 辽沈战役 中原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东解放军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华北解放军 参考答案 : C A D B D C 7.连线题 18课《战略大决战》课。人教版历史八上内战烽火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2、8 号的最大特点。 作为一个品种,首先考虑的必须是稳产,在稳产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取行高产。 石家庄 8 号就是一个稳产高产的品种,它在 2000 年参加省区试的 8 个试点中,5 个点产量居第一位,斤;2001 年省区试 7 点试验,其中 5 点居第一位,最高亩产 斤,居 12 个参试品系第一位。 同年,在参加全国区试最高亩产 斤,其中河北省 4 个试点平均亩产 斤,居第一位。 物节水
D.①②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它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看到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 入此门。 孙中山看后,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如何?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肥 5 公斤。 花生施肥与土杂肥为主,结合施用氮、磷、钾、钙和其它微量元素肥料。 一般亩施土杂肥 4000 公斤左右,氮素化肥(纯氮)6斤、磷素化肥(五氧化二磷)8 公斤左右、钾素化肥(氧化钾)3 公斤左右。 施肥时,土杂肥和氮、磷肥的一半在整地时撒于地面,结合起垄施在垄内,余下的另一半化肥在花针期追施在结果范围内的土层中。 另外,根据花生生长情况,选定不同的叶面肥料进行叶面追肥。 三
2、,但由于制种田栽培的一般是有产量潜力的新品种,对肥水要求一般较高,制种田还要求所产小麦种子商品性好,这就要求植株不倒状,籽粒饱满,光泽好,所以施肥上控氮增磷足钾,尽量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 具体施肥方法:施足基肥。 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 2000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 5 7 7酸锌
2、用早、中熟、抗逆性强的杂交优质玉米品种,如云优 196、云瑞 9号、会单 4号、甜糯 8号、扎单系列、中单系列等。 2确定播种期,由于冬季气温低,冬播玉米比夏播玉米生育期延长。 另外,冬玉米怕霜冻,如生长期遇霜冻,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所以,种植冬玉米必须选择无霜的地区,同时了解当地最低气温出现时期,来安排好播期。 据气象资料,我省南部临沧、思茅等地出现最低气温是 1月上、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