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新品种-丹波黑大豆及其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波黑大豆及其栽培技术 丹波黑大豆是原产于日本“丹波王国”的黑色大豆,是上贡名产。 丹波黑大豆对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种植不当会失去商品价值,甚至无收。 总结我省几年来的栽培经验,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栽培条件丹波黑大豆适宜于气候温湿,昼夜温差大,年均温度 15,年降雨量 12001700 毫米,日照时数 1100 小时年的地方种植。 土壤以肥沃深厚的冲积壤土,粘壤土, 57 中性到弱酸性土壤最佳。 地块最好排灌方便。 选种丹波黑大豆许多性状特征不属遗传特性,若不用原产地种籽或种籽不提纯复壮,23 年豆粒就会变小,因此必须进行种籽选育,使用具有该品种固有特性的整齐一致的大粒种子用 2、于生产,才能有良好收成。 丹波黑大豆固有特性特征是:大粒,百粒重在 65 克以上,一般大豆仅 35 克左右;无光泽,种子含水量在 15左右时,种皮呈浅黑色,表面有浅白色粉状物覆盖;种子呈球形和椭圆形;煮豆时不烂,味美。 另外,要剔除皱皮和受病虫侵害的种子。 整地施肥把土壤细碎、耙平做成 150 厘米的墒,墒与墒之间距离 2030 厘米;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 15002000 千克,普钙 30 千克、硫酸钾 10 克(也可施入复合肥 40 千克)作种肥。 播种育苗双行单粒点播,播沟深 35 厘米,一般行距为 70 厘米,株距 45 厘米,每亩 3000 株左右,肥力好的地块适当稀植,株行距为 8050 厘 3、米,每亩以2500 株左右为宜,每亩播种 34 千克。 丹波黑大豆因粒大,子叶顶土能力弱,因此播种时不能播得太深。 一般直播的出苗率仅 70左右,为保全苗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育苗移栽,无条件的直播地块,应在田边地角育 30的苗,以补缺塘,达到全苗,保证每亩密度。 田间管理前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缺株、倒伏及疯长。 1打顶摘心为抑制植株过度繁茂并长出好分枝,当苗高 30 厘米左右,长出56 片本叶时摘心,此时顶端长势变缓,但横向长势旺盛。 有条件的地方可再次在每个分枝上摘心,留下 35 片本叶。 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将土覆到第一片真叶为宜;当植株长出 56 个分枝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期若遇涝害,应及时排水 4、;开花期受粉需要高湿度,为防落花,保证结荚数,有条件的应进行灌溉,结荚期和灌浆期再各灌水一次;灌溉方法是走沟而不积水。 4追施肥料始花期要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6:15)2030 千克,提高结荚率,增加百粒重;也可在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叶面肥各喷施一次。 防治蚜虫传播病毒,田间发现病株即时拔除;苗期主要是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出和蚜虫等,地下害虫可用5特丁磷、蚜虫可用灭蚜净等农药进行防治;开花结荚期主要有蝽象类、斜纹夜蛾、豆荚螟危害,因此在开花前 10 天和开花后 10 天以及籽粒膨大期的防治一定要及时,可用丰保、倍硫磷、敌杀死等进行防治,此时可结合进行叶面追肥。 收获丹波黑大豆成熟不太整齐,上中部荚成熟时,下部荚还带有青色,含有水份。 收获方法是当全株 80的荚成熟,大部分叶片脱落,摇荚有哗哗的响声时,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绑后搭架子或者挂在线上进行干燥,待粒变硬后选晴天在水泥场或塑料上脱粒。 注意籽粒不能暴晒,否则失水过急易出现皱皮裂皮,失去商品价值。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