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早稻收割后热蒸黄变内容摘要:

1、年全市早稻喜获丰收。 目前,全市已进入早稻收割高峰期,部分地方已经结束。 针对当前晴雨交替的天气状况,特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搞好早稻收割,切实防止稻谷热蒸黄变。 造成早稻热蒸黄变的原因,主要是收割的稻谷没有及时风干晒燥,有的甚至来不及脱粒就闷堆一起,致使粮温骤然升高。 据检测,稻谷的温度普遍在 50以上。 这样高热的稻谷,只要连续堆放 3 至 4 天,稻谷的内外稃和护颖上就大量长出霉菌。 发热(热蒸)的时间越长,黄变的程度就越重,最后到不能食用的地步。 热蒸黄变过的早稻谷,外壳已失去金黄色光泽,颜色呈棕褐带红。 加工成大米,米色也失去透明度,不是白米,而是黄米,且质地疏松,一咬就断。 这种稻谷已不会发芽,不能留作种 2、子。 加工大米烧成的饭,粘性减低,味道带苦。 稻谷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机体,它从田间收割、脱粒、曝晒直到储藏,每个环节都在呼吸。 含水量越高,呼吸量越大。 当稻谷水分在 30%以上时,呼吸就非常旺盛。 据计算,1 万公斤稻谷,在高热、高水分含量的状态下,经一昼夜旺盛呼吸,要损耗干物质 20 公斤以上。 且高水分和高热量互为影响,水分高的稻谷,其呼吸也越旺盛。 旺盛的呼吸必然导致粮食发热。 热量积聚,又促使粮食水分增高。 粮食属不良导体,呼吸放出的热量一般积聚在粮堆中不易散发。 有资料表明,早稻谷呼吸时放出一毫克二氧化碳,能产生 热量,1000 公斤高水分早稻谷收割堆聚,经一昼夜,能提高稻谷温度 2,如遇台风阴雨,则稻谷积热更重,热蒸、黄变直至全部败坏。 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早稻谷热蒸黄变以后,有一种叫黄曲霉素已污染其中。 这是一种严重的致癌物质,主要癌变部位属细胞性肝癌为多。 这给人们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为使早稻“颗粒归仓”,确保早稻丰产丰收,保证粮食食用安全,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在早稻收割时,要做到边割、边收、边晒;割一块,脱粒一块,翻晒一块,保证早稻干燥、低温、清洁、安全,适时储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