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铃虫不容忽视(上)内容摘要: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是三、四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 因今年套种棉田比例增加且发育偏晚,二代棉铃虫的残虫量较大,加上 7降水普遍较多,抗虫棉进入生长中后期抗虫性能大大降低。 根据笔者的多年调查,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大部分春棉的植株已趋老化,棉铃虫的落卵量比较少,孵化率也比较低,而套种棉大都成熟较晚,棉株比较幼嫩,十分有利于棉铃虫取食,故落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纯作春棉田高出 因此,晚熟棉田(大部分套种棉田和少数晚发纯作春棉田)是三、四代棉铃虫防治的重点。 掌握虫卵活动规律 掌握产卵规律,注意施药部位。 棉铃虫多将卵产在棉株顶部、果枝顶尖嫩叶上、蕾柄和苞叶上。 所以,施药的重点也应该在这些部位。 掌握孵化规律,注意适时防治。 棉铃虫的孵化规律是,卵色头天白,第二天发黄,第三天发黑,第四天开始孵化,虫卵孵化后第二天危害生长点,第四天迁移危害幼蕾。 所以,防治的适期应在虫卵的产孵高峰后、大部分虫卵变黑或孵化未迁移前。 掌握取食规律,注意施药时间。 据观察,棉铃虫多在 8和 15 时以后活动取食,12高温期很少活动。 因此,施药时间以在其活动取食时间为佳。 注意不要在高温时施药,因为高温时药液易挥发分解,不仅易使操作人员中毒,而且防治效果降低,也不要在早上有露水时施药,因为药液浓度被冲淡后附着力变差,药效不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