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稻飞虱要讲究法内容摘要:
日,有许多农民反映,台风过后当地水稻田稻飞虱发生量很大,用叶蝉散、吡虫啉防治效果不好,每亩用敌敌畏 200 毫升防效也不好。 其实,叶蝉散、吡虫啉、敌敌畏都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在水稻田大量发生的一般是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它对吡虫啉等农药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要远低于灰飞虱等非迁飞性害虫。 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等农药产生很强耐药性的可能性不大。 用上述药剂防治不住褐飞虱,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用药方法不当。 据了解,当地在用药治虫时加水量一般较少,有的用弥雾机施药。 稻飞虱一般集中在水稻基部取食危害,防治用药一定要将药施到稻株基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施药时水量要足,每亩用水量不低于 45 公斤,保证稻株下部淋到药液,田间保持 6 厘米左右浅水层(主要目的是让被药击倒的飞虱掉入水中淹死,以免其恢复活力),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上述药剂外,毒死蜱、噻嗪酮、锐劲特、噻虫嗪、乙酰甲胺磷、氟虫腈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异丙威、丁硫克百威等农药,也是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 将这些药复配使用,防效能显著提高,比使用单剂要好得多。 据试验,施药后3 天,每亩用乐斯本(48%毒死蜱乳油)52 毫升加扑虱灵(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毫升的防效达 高于两种药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 专利查询。防治稻飞虱要讲究法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是三、四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 因今年套种棉田比例增加且发育偏晚,二代棉铃虫的残虫量较大,加上 7降水普遍较多,抗虫棉进入生长中后期抗虫性能大大降低。 根据笔者的多年调查,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大部分春棉的植株已趋老化,棉铃虫的落卵量比较少,孵化率也比较低,而套种棉大都成熟较晚,棉株比较幼嫩,十分有利于棉铃虫取食,故落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纯作春棉田高出
原子可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 ,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 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 ( ) A.河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 B.河水→加氯气→过滤 →加明矾→沉淀→净水 C.河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 D.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8分) 2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生反应时,需要用 ; ( 3) 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 ( 4) 量取液体时 , 需要用 ; ( 5)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和。 1( 4 分) 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每正确多答一点加 2 分,最多加分不超过 4 分)。 ( 1) ( 2) ( 3) ( 4) 1( 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过后或幼虫孵化高峰期,砍除玉米或者适时喷药灭虫,减少棉田虫、卵量。 杨枝把诱蛾根据田间棉铃虫预测预报情况,在一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每亩棉田均匀插放枯萎的杨枝把 6 至 8 把。 每天清晨日出前应及时收把杀蛾。 杨枝把每 7 天左右更换 1 次,以保证有足够的叶子
1、穗头”首先 16%恶线清 多年来,江苏等一些主要水稻产区大面积生产上连续多年出现多品种、多种植水平、多生态条件下的“小穗头”(亦称小粒翘穗)现象,其特征是:穗子小、颖壳小,灌浆后内外壳开裂、部分米粒外露,米小且米色黑褐。 在扛苏省里下河地区、沿海、沿淮、沿扛、丘陵等地区发生尤为严重。 据估计,仅江苏省近年来发病面积每年在 10 万公顷左右,约减产稻谷 1 亿公斤以上,先后累计造成水稻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