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小穗头”首先16%恶线清内容摘要:
1、穗头”首先 16%恶线清 多年来,江苏等一些主要水稻产区大面积生产上连续多年出现多品种、多种植水平、多生态条件下的“小穗头”(亦称小粒翘穗)现象,其特征是:穗子小、颖壳小,灌浆后内外壳开裂、部分米粒外露,米小且米色黑褐。 在扛苏省里下河地区、沿海、沿淮、沿扛、丘陵等地区发生尤为严重。 据估计,仅江苏省近年来发病面积每年在 10 万公顷左右,约减产稻谷 1 亿公斤以上,先后累计造成水稻产量损失 5 亿公斤左右。 一般认为是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气候、土壤、肥料、农药等条件影响,恶苗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等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是“小穗头”形成的主要诱因。 亦有人认为“小穗头”是种性退化或种子质量问 2、题所造成。 近几年来,扛苏省大华种业集团与江苏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开展合作研究,经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多点、多品种取样进行室内检测分析,发现“小穗头”与健穗谷粒之间的镰刀菌带菌率差异不明显,而“小穗头”均带线虫,正常穗都不带线虫,两者差异极大。 因此说明干尖线虫病危害是产生“小穗头”现象的直接诱因。 利用生产上通常使用的 25%使百克、丰、16%恶线清、95%巴丹商用浸种剂对武运粳 7 号、镇稻 2 号、武育粳 3 号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常规栽培管理。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小穗头”防治效果,95%巴丹防效最好,达 97%以上;16%恶线清防效为 95%左右;丰防效 90%左右;5 3、%使百克浸种处理后防效为 15%以下。 由于 16%恶线清是巴丹和咪鲜胺的混合剂,对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具有兼治作用,从试验数据看出,对武育粳 3 号这一类易感染干尖线虫病的水稻品种似乎是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因此,在 2003 年春季稻种销售季节,大华分公司提出推广应用 16%恶线清进行种子处理的强制性配套措施,应用面积近 400万亩,采用该药剂处理的田块“小穗头”的发生串确实很低,也没有一起引发的种子质量与纠纷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研究结果提示,目前乃至以后较长时间内,水稻生产上不仅仍要重视恶苗病的防治,更要高度重视干尖线虫病的防治,两者不可偏废。 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应首推浸种处理,其中首选 16%恶线清,可以达到对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均有显著防治效果的最佳目的。 专利查询。防治水稻“小穗头”首先16%恶线清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防治棉花病虫害综合措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过后或幼虫孵化高峰期,砍除玉米或者适时喷药灭虫,减少棉田虫、卵量。 杨枝把诱蛾根据田间棉铃虫预测预报情况,在一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每亩棉田均匀插放枯萎的杨枝把 6 至 8 把。 每天清晨日出前应及时收把杀蛾。 杨枝把每 7 天左右更换 1 次,以保证有足够的叶子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
生反应时,需要用 ; ( 3) 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 ( 4) 量取液体时 , 需要用 ; ( 5)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和。 1( 4 分) 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每正确多答一点加 2 分,最多加分不超过 4 分)。 ( 1) ( 2) ( 3) ( 4) 1( 2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据合理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的食盐 B.用 10mL 量筒量取 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 ℃ D.用 10mL 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 二、填空与简答 (本题 7小题,共 60分 ) 21. ( 5 分) 下列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 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② ___________③ _________。 (2)口部或内壁经过了磨砂处理的仪器是
人教版化学九上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述正确的是 ( ) 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 : B 5.(2020南京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 的是 ( )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 答案 : A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