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 A、 B 不正确。 C 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 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 D 守恒定律:在 A2+B2====2C 中,“ C”的化学式用 A、 B可表示 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答案: AB A+B====C+D反应中,生成物 C与 D质量比为 1∶ 3,若反应物 A与 B在反应中共耗 ,则生成 C____________g。 思路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 A与 B 在 反应中共消耗 g ,生成物 C与 D 的总质量也为 g,又知生成物 C与 D质量比为 1∶ 3,则生成 C的质量为 g 答案: A+2B====C+D中,将 A、 B两种物质各 10 g混合加热,生成 4 g C和 8 g D,若 A完全反应,则 A与 B反应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 4 g C和 8 g D,则参加反应的 A和 B的质量总和为 12 g。 又知 A 10 g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 B为 2 g ,则 A与 B反应的质量比为 5∶ 1。 答案: 5∶ 1 5.( 2020山东烟台中考,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M、 N、 X、 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M N X Y 反应前质量 /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 /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 +Y====M+N +Y====N ====M+X+Y +Y+M====N 思路解析: 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 在反应前后 M质量没变,可视为催化剂, X减少 14 g, Y减少 8 g,均为反应。人教版化学九上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 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 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 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 )而实现。 ② 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 pH 和硬度两项。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
作用的品种(1)氟虫腈。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 有效成份/亩。 使用的技术要点为: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田间保持水层或无水层均可。 由于氟虫腈对蜜蜂和水生生物的毒性高,对特别对虾、蟹的毒性很高,因此,不要在蜜蜂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地区使用,如要使用,建议排干田水后再使用。 使用氟虫腈后的稻田,田水不要排入鱼塘和河沟中。 (2)氟虫腈+敌百虫(1:49)。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 50 克有效成份/亩。
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4.( 2020年浙江金华)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5.( 2020 年北京) 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 作为北京市民,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摒弃的是( )
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_________。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 13)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___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Mg + Cl2↑。 现电解 950Kg氯化镁最多能生产多千克单质镁。 同时能得到多少千克氯气。 答案 课题 3 解析:三种物质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A+B+C→ D ,则 “增加 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 中只余 C”,说明 A与 B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25: 5=5: 3。 则在第一次反应中 ,反应掉的 A与 B 的质量分别是 15g和 6g,由于生成 D 的质量是 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