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螟新技术内容摘要:
1、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蛀孔、折秆、折穗率达 70%左右,一般使玉米减产 1015%,严重年份减产 20%以上,全省损失粮食 10 亿公斤左右。 以乾安县为例,玉米面积近 10 万公顷,每公顷按最低产量 7500 公斤,如因玉米螟的为害而减产 810%,每公顷就减产 600750 公斤,全县玉米将减产 60007500 万公斤。 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虫口夺粮,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玉米螟从心叶期开始钻入玉米心叶为害,抽穗期到乳熟期是玉米螟为害盛期。 此期玉米螟多集中为害雄穗。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大部分开始向下转移,蛀入雄穗穗柄、雌穗和茎秆内为害。 因此,防治玉米螟必须抓住心叶期和打苞 2、期两个关键时期,选用渗透力强的杀虫剂,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防治处方:0 克毒赛耳杀虫剂 10 毫升尿素 50 克,加水 15 公斤左右。 0 克灭扫利 4 毫升吡虫啉 8 克尿素 50 克,加水 15 公斤。 使用方法:用上述混合液中的一种,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从喇叭口喷药;在玉米抽穗期再喷12 次,喷时要喷全株。 该混合液渗透力强,杀虫效果好,药效期长,不但可迅速杀死植株表面的玉米螟等害虫,而且通过植株体内传导,强力杀灭已钻进茎秆、玉米蕊、玉米粒内的玉米螟。 防效优于颗粒剂、赤眼蜂、白僵菌、汞灯等。 该混合液壮苗效果突出,对弱苗和因旱、涝、风、雹等灾害引起的病、残苗复壮效果极佳。 同肘显著增强玉米授粉授精能力,无秃尖、无秕粒、无虫粒、早熟增产显著,一次喷药,杀虫、壮苗、防病、抗灾、增产一举多得。 专利查询。防治玉米螟新技术
相关推荐
下实验:称取样品 ,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 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析】该题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材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题目要求的是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只要求出生成 的过氧化钙 的质量,然后与样品质量相比,再乘以 100%,即可解题。 【答案】( 1) 2CaO2+2H2O= 2Ca( OH) 2+O2↑ (
危害棉花、豆类、花生、瓜类、杂草等,以成、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 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危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向玉米田转移。 78 月为危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至全田。 发生特点 78 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但大雨、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 沙质土玉米田较其他土质玉米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生成 56克 B和 44克 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 A物质的质量为 ( ) 思路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 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 B和 C的质量总和。 即物质 A的质量等于 56克 +44克 =100克。 答案: D[ 3.(经典回放 )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 g,测得铜的质量为 g。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 CuO和 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uO与
几年来,水稻纵卷叶螟危害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很多农民朋友由于对纵卷叶螟的习性、发生规律不是很了解,往往在纵卷叶螟卷苞以后才喷药防治,这时虫苞成了害虫的保护膜,很多药剂很难渗透卷苞进入里面触杀害虫,造成水稻减产。 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正确掌握防治时机,选择对口药剂。 一、 代。 第 1 代:5 月中下旬危害水稻分蘖期。 第 2 代:6
1、号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 菲优多系 1号是由德农正成种业内江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菲优多系 1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稻瘟病力强,是发展三高农业急需的优质、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很高的开发和推广价值。 菲优多系 1号在广西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分公司独家经销。 一、主要特性: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全生育期桂南早造 124天左右
、精细整地播种(移栽)要对土壤深翻犁耙,做到地平土细,以防寒增温,蓄水保墒。 2、适期播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补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根系下扎,生育良好,茎秆精壮,抗倒伏。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改善植株个体发育,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防止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结合当地地理、生态因素合理确定。 一般每亩不超过 3000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