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人工栽培内容摘要:

1、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公斤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 5080 美元。 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是: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一年可连收23 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 76,麦皮 20白糖 1石灰粉 2过磷酸钙 素 酸二氢钾 硫酸镁 水比例为 1:1.2,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 力下灭菌 培养基冷却至 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 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 7080 天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红托竹荪要求在偏阴湿环境下 2、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 5001000m 的地区,时间,以 25 月、911 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 20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 23 层为宜,每层高 60外则选背阳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殖土加沙质土壤。 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荫闭或全荫闭高 2m 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 木材最好加工为长 1012格。 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 50裂后使用。 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 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 原料下种前先用 5石灰澄清水浸 67 天,再用清水浸 2 天后清洗干净,使 降至 6捞起备用。 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 2m 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 65时翻堆,一般每 7 天翻 1 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便可使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