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过后水稻注意三防内容摘要:
1、 月中下旬到 7 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常遭暴雨袭击,局部地区易出现洪涝灾害。 如出现洪涝灾害,除开展常规补救措施外,还要注意防细菌性病害流行和迁飞性害虫大暴发。 防细菌性褐条病流行。 随着洪水泛滥,病菌得以扩散,并通过雨水和洪水期间稻株造成的伤口进行传播和侵染。 受淹稻株抗性下降,更有利于病害流行。 洪涝过后到病害流行有一个过程,因此,对洪涝区域内的中稻、一季晚稻要勤检查,不可麻痹大意。 2003 年 6 月中旬新邵县酿溪兔子坪等村连降暴雨,暴雨过后,该村迟熟中稻出现了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病丘块,一些迟熟中稻心叶变黄卷曲,出现了“枯心苗”,有些农户把其当作钻心虫来防治,结果无济于事。 与钻心虫不同的是,细菌性褐条 2、病危害造成的枯心苗,无虫孔、无虫粪,也找不到虫子,基部枯黄腐烂,有恶臭味。 整个植株受累,生长缓慢,发病重者全株死亡,这是分蘖期受害常表现的症状;秧苗期发病常表现为叶片基部或叶鞘上产生水渍状绿条斑,后变成浅黄色,并沿叶脉上下延伸,最后逐渐变成深褐色长条斑;抽穗期发病,剑叶及其下的 12 片叶和叶鞘出现褐条或心腐,病株较健株早抽穗 35 天,并明显高于健株,穗颈上为褐色条斑,严重时穗颈上下成段变褐,形成枯穗和小枝梗部分或全部变褐、弯曲,变成畸形穗,不实,有时出现半包穗或死胎现象。 所有病株在湿度大时可产生黄白色菌脓,病重时田间有腥臭味。 防治细菌性褐条病,要在排水露田的基础上,选用 20%叶青双600 3、800 倍液或 5%菌毒清 300400 倍液喷施,每 57 天 1 次,连续 23 次。 防暴雨后细菌性条斑病流行。 暴雨常伴随着大风造成稻株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促进病斑扩展,而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传播。 发病时,在叶片的叶脉间产生黄褐色条斑,可长达 1 厘米以上,对光呈半透明状,病斑上有许多蜡黄色菌脓。 防治此病要防串灌,发病时用 20%的叶青双 600800 倍液和 5%菌毒清 300400 倍液交替用药,一般用药 2 次,隔 57 天 1 次,兼治白枯病。 防迁飞性害虫突增。 第三代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幼虫(常常世代重叠)为害孕穗期到抽穗期的中稻;第三代褐飞虱(稻飞虱的主要类型)为害 8 月份的水稻。 这两种迁飞性害虫除来自本地虫源外,还有伴风雨、特别是随大雨期间倒槽气流由北降落到南方的虫源。 因此暴雨期间常出现这些迁飞性害虫突增现象。 大雨后要密切注意调查。 当分蘖期卷叶率达 7%9%、孕穗期卷叶率 5%7%时用 5%锐劲特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当稻飞虱若虫达到每百蔸 10001500 只时用 10%蚜虱净(一遍净、大功臣、吡虫啉、康福多)25003000 倍液防治。 专利查询。洪涝过后水稻注意三防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1
笔长 20 厘米,底面半径 厘米。 这支铅笔有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 24 厘米,底面直径是 20 厘米,做这
猴头菇(菌)栽培技术
1、)栽培技术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种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 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 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 猴头菇营养丰富,富含多肽及多种维生素。 医学证实,猴头菇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等药用功能。 猴头菇肉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美称。 其食法多样,有素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三”课外练习
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二、应用练习。 1. 一个圆柱形的水池深 米,底面周长 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水池的四壁和池底 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