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节练习及答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内容摘要:
题可能用到的两种方法(同种方法不能重复使用),并简要说明方法一的理由。 方法一:。 理由:。 方法二:。 ( 1)如图所示 ( 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①断开开关,把滑片 P移到 A端,用 10Ω 的电阻替换 5Ω 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的位置,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滑动变阻器的 最大阻值太小(选用了 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或电源电压偏大) 方法一:换用最大阻值为 20Ω 的滑动变阻器 理由:根据 ( ) /R 变 得 R 变 =12Ω ,故选用“ 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 方法二: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 5Ω 的定值电阻 理由:根据 ( ) /R′得 R′ =12Ω。 而 12Ω 可用 5Ω 的定值电阻与“ 10Ω 2A”的变阻器串联,通过调节滑片 P来获得。 方法三:在电阻 R和电流表两端并联上一个 5Ω 的定值电阻。 理由: R 并 =( 15Ω 5Ω ) /( 15Ω +5Ω ) =。 则 ( ) /R 变 ,得 R 变 =3Ω ,故可用“ 10Ω 2A”变阻器获得。 备注:以上方法及理由不分先后顺序。 (其余方法,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20.( 12 乐山) 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用器材如下:电源 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 1 只,定值电阻 1 个,滑动变阻器 1 只,开关 1 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中获取的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U/V I/A 6 4 6 0 4 ( 1) 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 2)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并判断该小组选用的定值电阻 R= Ω ; ( 3) 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 :。 ( 4) 该实验小组还利用此电路探究 “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 时,依次用8Ω 、 12Ω 和 16Ω 的电阻替换原来的定值电阻,实验过程中为使电压表读数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 ( 1) ( 2) 5 ( 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 4)不变 变大 21. ( 12莆田) 小芳为了探究 “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 ,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 3V恒定,电阻 R一 定) ( l)根据电路图甲,将乙图中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 “ 断开 ” 或 “ 闭合 ” )。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应处于 端(选填 “ A” 或 “ B” )。 (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如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0 A 0 1 2 3 3 - 丙 乙 A V - 3 15 - 3 A B 甲 A V R P S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 ,电流表示数如丙图所示,读数是 A, ② 由实验可以得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 比。 ( 1) ( 2)断开 B( 3) 正 22. ( 12广东)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 为 Ⅴ )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 ( 5Ω 、 10Ω 、15Ω 、 20Ω ) ,两只 滑动变阻器 ( 规格分别为 “ 20Ω 2A” 、 “ 50Ω 1A”) ,导线若干。 ( 1) 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 图 乙实物图连接完整 ( 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 ( 2) 小李实验时,在 c、 b间先接入 5Ω 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Ⅴ , 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 ; 再改接 10Ω 的电阻,此时滑片 P应向 ( 选填 “ E” 或 “ F”) 端移动, 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 P的目的是 :。 ( 3) 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他这样选择 的理由是 :。 ( 1)如图 ( 2) F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或保持电压表的 示数为 ) ( 3)“ 50Ω 1A” 当 20Ω 的电阻接入 a、 b间 时,为了使电压表 的示数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 40Ω ,若选用规格 为“ 20Ω 2A”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电压表的示数始 终无法达到。 23. ( 12丹东) 小刚和小军在探究 “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实验中: ( 1)小刚探究 “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作用主要是 ; ( 2)实验中,所测的数据 如表一所示.由表一数据可得:在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表一: R= 10Ω 电压 U/V 2 电流 I/A ( 3)小军探究 “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所测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U= 2V 电阻 R/Ω 5 10 20 电流 I/A ① 请依据表格和电路图分析,将 AB间电阻由 5Ω 换成 10Ω ,闭合开关进行实验时,应向 (选填 “ 左 ” 或 “ 右 ” )移动滑片 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V不变; ② 由表二数据可得:在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 4)本实验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法。 ( 1)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 2)电阻 正比 ( 3)①右 2 ②电压 反比 ( 4)控制变量 24. ( 12泰安 )在 “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实验中,定值电阻 R=50Ω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1) 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检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 请在这根导线上打 “”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得交 叉)。 ( 2) 电路改正后,开始进行实验,小明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电阻的 U— 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还应该。 ( 1) 或 ( 2)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继续实验 25. ( 12东营)小明利用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做 “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 的实验。 他使用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阻值为 5Ω ( R1)、 10Ω ( R2)、 20Ω ( R3)的定值电阻、A V S A B P U/V I/A 3 2 1 0 乙 甲 “15Ω lA” 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 只,导线若干。 (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 2)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答出一条即可)。 ( 3)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首先将 R1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 R1两端的电压为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 小明将用 R2替换 R1接入电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 小明用 R3替换 R2 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 R3 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 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 请你帮他找 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③ 在不改变电路和器材的前提下,针对 ② 中的问题,怎样改进该实验,请写出你的办法:。 ( 1) 如图 ( 2)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或“ 保护电路 ” ) ( 3) ①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 R2两端的电压为 ②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过小(或 “ 控制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过小 ” 、 “ 电源电压过大 ” 、 “ 定值电阻 R3的阻值过大 ”等) ③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2V不变(注:控制电压在 3V间某一值均可;其他说法正确均可得分) 26. ( 12成都) 在探究 “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组 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 小组 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 ( 1)小组 1的做法是:按图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填 “ 断开 ” 或 “ 闭合 ” )。 保持定值电阻 R=10 Ω 不变,闭合开关 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 R′ ,得到多组数据。 在 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 2)小组 2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① 让 5 Ω 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 将 5 Ω 电阻换成 10 Ω 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______(填 “ 左 ” 或 “ 右 ” )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___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 将 10 Ω 电阻换成 15 Ω 电阻 ,闭合开关后发现: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C. 滑动变阻器断路 D. 定阻电阻短路 ( 1) 断开 ( 2) ② 右 ③ B 27. ( 12江西) 【探究名称】探究欧姆定律 【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并进行实验】 (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 如图所示,请您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 入 电路中,要求:滑片 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 ②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和。 ③ „„ ( 2)小英同学探究 “ 导体中的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 ” 时,进行创新实验,除了与原有实验所必须的器材相同外,没领电压表,而是多领了一只电流表,并设计出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① 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 A1与 A2的示数分别记为 I1和 I2; ② 把定值电阻 R2换成 R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使 R3两端的 不变。 记录此时电流表 A2的示数为 I3; ③ 把定值电阻 R3换成 R4, 重复上一步 骤进行实验; A2 A1 R1 R2 P R' S A 2 - 3 V - 3 15 S A 2 - 3 V - 3 15 ④ 分析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 ( 1) ① 如图所示 ② 保护电路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 2) ② I1 电压 28. ( 12昆明) 小强同学做 “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 的实验时,选择了电压为 3V的电源、阻值为 10Ω 的定值电阻 Rl、最大阻值为 10Ω 的滑动变阻器 R2及其他有关器材。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____,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连接好电路并检查后,还应在进行____________的同时观察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然后才闭合开关。 ( 2)小强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元件连接错误,请在实物图中的错误连线上打 “” ,并将正确的连线画在图中。 ( 3)电路连接正确、各仪表工 作正常后,小强按计划测量 R1两端电压分别为 1V,2V和 3V所对应的电流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 R1两端的电压达到1V,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断开 试触( 2) 如图 (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取小了 29. ( 12海南)以下是小红“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部分实验过程。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断开”或“闭合”)。 ( 2)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上图所示,则 R两端的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节练习及答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相关推荐
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二、辨析 (10 分 ) ——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 “ 彭宇案 ” 、天津 “ 许云鹤案 ” 的不断发酵 ,以及武汉等地 “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 新闻的见诸报端,老人有难、不敢伸手 ,已经成为不少人内心纠结的道德隐痛 ,而卫生部这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出台 ,更加重了人们对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的忧虑。 我们该不该扶起跌倒的老人呢。
1、生套种甘薯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套种甘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粮食总产量重要措施之一。 经多年来各地种植证实,套种薯一般亩产比花生收后插的甘薯增收 100150 公斤薯干。 套种薯由于提早插薯期,延长了生育期,同时减轻风害,增强抗旱力,做到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一套种方式1起垄隔沟套种:垄宽带沟 99 厘米,隔沟种花生。 一沟两垄旁各种 12 行花生,每穴 12 粒。
以○、●和 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哪个带负电 D 65.( 10北京)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D A.橡胶手套 B.玻璃杯 C.塑料盆 D.钢尺 66. (10 重庆 )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 擦等物品。 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 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④
nO2 B. KMnO4和 MnO2 C. KMnO4和 K2MnO4 D. KMnO K2MnO4和 MnO2 13. 将 2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水 18克,混合气体中氢气可能为( ) A. 2克 B. 4克 C. 6克 D. 8克 14. 取干燥纯净的 KClO3和 MnO2的混 合物 m克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物质为 n克,则其中含 KCl的质量为(
白 组 别 A组 B 组 C 组 分类标准 纯净物 碱 盐 不属于上述分类标准的物质 空气 H2SO4 SO2 ( 2)请仿照检验 CO2 的反应,选用 SO2 或 SO3 书写一个类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SO2+ Ca(OH)2= CaSO3+H2O﹝或 SO3+ Ca(OH)2= CaSO4+H2O﹞ ___。 ( 3) NH4Cl 溶液与 KOH 溶液能够反应,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
粤油 5 号粤油 5 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采用(粤油 1161粤油116油 116 作母本、(桂油 28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高产、优质、早熟、抗锈病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 今年初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经 19961997 年省区试,平均亩产 斤,仁产量每亩 斤,在东源、阳春等地示范种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15%左右,现已在省内试种和生产示范 12 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