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提取的皂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行业,国际市场需求量达 8000 吨,而年生产只能满足 5000。 黄姜原为野生,从七十年代开始人工种植,目前栽培技术已比较完善。 我们现在种植的黄姜品种为浙江中药研究所培育的组织培养试管苗,种性稳定,近几年栽培黄姜皂素含量都达到商品要求;产量高,一般亩产 1000斤,纯收益在 2000 元左右,最高亩产可达 2000 公斤。 因此,发展黄姜种植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产业。 一、黄姜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期长,播种期弹性大。 黄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我们采用当年种,当年收。 最佳播期一般在 2份,4 月份以后播种,对产量有影响。 4 月中旬出苗,5 月中下旬开花,6 月上 2、旬块茎开始膨大,8、9 月为快速膨大期,11 月下旬霜后藤叶桔萎,12 月份收获。 (1)、地上部生长旺盛,茎蔓一般 80 张叶,蔓长 330 厘米;最多叶有 132 张,蔓长 520 厘米。 因此必须搭架栽培,若不搭架产量只有 500。 (2)、根系发达,最长根有 35 厘米,抗干旱能力强,也就是说不怕干旱。 (3)、怕水渍,黄姜地下块茎中含有大量淀粉,因此极怕水渍,若被水渍较长时间极易造成大片死亡。 另外黄姜生长还要求土壤疏松。 二、黄姜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 宜选择土壤疏松,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水田、旱地。 黄筋泥地,坡度过大的陡地,深山冷岙阳地,容易渍水的溪滩地以及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不宜种 3、植。 (2)、整地 要求深翻耕,耙细土,然后整地。 深根类杂草要翻尽。 若草多的地块在翻耕前 7 天喷草甘磷扑杀老草。 水田要做畦整地栽培,畦宽 ,横向种植,每隔 2 行开一条沟,同时开好腰沟,直沟,横头沟,保证排水通畅。 旱地可以种植,开沟以排水通畅不积水为度。 (3)、选种A:选择色泽鲜艳新鲜种茎,芽头 2 个以上,重 100g 以下种茎生活力弱,分苗迟,成活率低,产量低,高产栽培不宜选择。 剔除老姜烂种。 老姜与新姜的区别:老姜颜色深暗,无根毛或极少,无头。 B:每亩用种量 100斤。 (4)、播种 A:播种期 2,最迟到 4 月 20 日前。 选晴天,土壤水份适宜时播种。 B :基肥,每亩用钙镁磷肥 5 4、0斤撒施于播种沟内,再放种块。 C:种植密度,行距 40米,株距 16米,亩播 8000。 行沟深 10 厘米,播种后结合开沟覆土,覆土深 5米。 (5)、田间管理A:除草,除草是黄姜播种后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田间管理成败的关键。 首先是在黄姜出苗前,每亩用 10%草甘磷 加 50%丁草胺 200水 50 公斤喷雾。 黄姜出苗后,杂草二叶一心时亩用 效盖草能 40 50%丁草胺200水 50 公斤喷雾,然后过 20 天左右人工拔除少量没有杀死的杂草,以后结合中耕培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用此配方方法防治。 9 月份以后可以不防治。 B:覆盖,用草甘磷防治后马上覆盖,覆盖物可选择栏肥、茅草、柴脑、稻草等。 栏 5、肥一般 1000斤,茅草、稻草 750 公斤左右。 覆盖可以减轻杂草危害,可以疏松土壤,也可以提供养份。 据试验亩盖栏肥 1500 公斤可提高产量 C:搭架,苗高 20 厘米时,选用小竹杆,或小柴条进行扦插搭架。 扦长 150米,每 3姜苗插一根,然后将每 4 根扦在顶端下 30 厘米处捆扎成一束,以防倒伏。 搭架后要引藤上架,防止藤乱串,影响采风采光和田农业技术全集之植,D:施肥 分 4 次施用,5 月上旬用尿素每亩 10 公斤雨后撒施,6 月中旬亩用 45%硫酸钾复合肥 20 公斤撒施,7 月下旬亩用 45%硫酸钾复合肥 30 公斤撒施,8 月下旬到 9 月上旬亩用 45%硫酸钾复合肥 20 公斤撒施。 一可以防早衰,二可促进 10 月份形成第二个块茎膨大高峰。 E:清沟培土 5 月上旬第一次施肥后,进行第一次清沟培土。 以后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F:病虫害防治,黄姜主要有两虫一病。 小地老虎一般在 4危害,它咬断黄姜藤基部,严重时形成大量枯藤。 在 4 月初要密切注意,发现危害每亩用柴丹 4 斤撒施在株脚,可有效控制地老虎。 8有钭纹夜,取食藤叶,一般不至影响产量,严重的要在低令时用药防治。 茎基腐病是黄姜的主要病害,该病发生轻重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关系,因此该病的防治关键还是从选地与排水入手,药剂防治是在发病初期亩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灌根,然后每隔七天用药一次,连用三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