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第一次月考2内容摘要:
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 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 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 第一段 “ 小时候想长大 ” 中 “ 想长大 ” 的具体内容是 ( 3 分) 2 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 3 分) 2 文中说: “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 „„”“ 我 ” 为 何 会 “ 有些惭愧 ”。 ( 4 分) 2 文中 “ 撞人 ” 和 “ 吃晚饭 ” 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_________(详写,略写)。 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 2分) 2 “ 的确, 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 三、作文(二选一, 50 分) 2( 1)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学生了。 十四五岁的你,正步入青春的花季。 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碰到过刻骨铭心的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经历过一段段心理历程,有过深切的人生的感悟。 请围绕“成长”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 600 字左右。 ( 2)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 的良师。 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 “ 学会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 600 字。 题目: 500 600 妥甸中学七年级语文 2020 年 3 月份阶段性小结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二、 语言积累与运用( 20 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 2分) A、 哽 咽 . ( y232。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第一次月考2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 !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 这种方式 . . . . 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 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
”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 2 分) 1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上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 3 分) 1文段为何多次提到“豆麦”。 联系全文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 2 分) 1请从文中找出视觉、听觉和嗅觉描写景物的句子各一句。 ( 3 分) 视觉: 听觉: 嗅觉: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12 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1、些年来,江苏省金坛市的水稻机插发展迅猛,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近两年来,在稻作生产过程中一些地区病虫害暴发频繁,加之暖冬气候频频,冬天不冷,对上年一些水稻残余害虫的生存极为有利,越冬基数大、存活率高,对来年稻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尤其是由灰飞虱传毒后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侵染发病,则终身难以根治。 而机插水稻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技术,可预防秧田期虫害的侵染
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 献给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以上文字出自名著 ,作者是 ,文中的“他”是 ,请列举一部“他”写的作品:。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 4分 ,每小题 2分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 )年的召唤 马国福 ①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②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 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