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山药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1、药为薯芋科根状茎组植物,块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兖州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常因受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畸形,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严重影响了山药的商品性能和内在品质,造成产量降低效益下滑,挫伤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 为此,我们通过广泛的深入实地调查、大田试验,查资料、作分析,基本弄清了鲁西南地区山药畸形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土壤中异物影响。 回填山药沟时,未能仔细剔除或充分粉碎土壤中混有的石 2、块、砖块、砂砾、胶泥块等坚硬物体,致使山药块茎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坚硬物体,生长点受阻而改变生长方向形成分杈、扁头等多种畸形。 (2)盲目施用种肥。 菜农在种植山药时,为使出苗后苗壮、生长迅速,而于开沟后摆放山药栽子前滥施各种各样的种肥,以致由于种肥施用过多或未能充分与土壤混掺均匀,摆放山药栽子时栽子与种肥接触,把芽子与生长点烧坏,而产生块茎分权、多头等畸形。 (3)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山药生育期较长,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肥料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在种植时需重施肥效较长的有机肥,如:圈肥、堆肥、人粪尿、饼肥等,这些有机肥在施入田间之前均应经过充分发酵腐熟,但有的菜农为省时省力,直接把从养殖场运来的粪 3、肥或未腐熟的人粪尿等施入土壤,这些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到田间后,也要经过发酵腐熟过程,发酵时产生的热量容易伤害山药根系、块茎及山药栽子,即俗称的“浇根”,特别是块茎尖端组织细胞柔嫩是整个块茎的生长点,碰到未腐熟的有机肥很容易被烧坏,影响养分的吸收,而产生蛇形、葫芦状畸形等。 (4)地下害虫危害。 种植山药时,山药沟里没有撒施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 金针虫、蛴螬、蝼蛄、根结线虫等害虫在山药整个生育期内都能对山药块茎造成危害,如咬食、截断生长点,山药块茎不能正常伸长,而造成山药畸形。 )仔细剔除沟内异物。 人工挖山药沟应在入冬前进行,以便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风化使土块彻底粉碎。 回沟填土时要仔细剔除土壤中的石块、 4、砖块、砂砾等坚硬物体,也不要将大个土块填入沟内。 (2)施用腐熟有机肥。 人粪尿、堆肥、圈肥及土杂肥,都是富含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 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切忌直接将生肥施入土壤中而引发“烧根”现象。 提倡把腐熟好的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铺施于两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搂划一遍使土、肥混掺均匀培于垄两侧。 (3)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程操作。 不要在种植沟内摆放山药栽子前施用种肥。 地下害虫可用 90%敌百虫晶体 30 倍液拌炒香的豆饼糁防治,或每 667 平方米用根线克 4线丹 3细土 30匀撒施于播种沟内,用镢头搂划1 遍,使农药与土壤充分混匀后顺沟浇 1 遍小水,水渗后摆放栽子覆土成垄,可有效降低蝼蛄、蛴螬、金针虫、线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切忌盲目用药或任意加大剂量。 采用轮作换茬的栽培方式,减少山药茎基部线虫在土壤中的积累。 栽培过程中主要用山药栽子进行年复一年的生产。 山药栽子连年使用易造成生活力衰退、抗逆性降低而发生种性退化产生畸形。 生产上应及时对山药栽子进行更新复壮,以每 34 年为 1 周期,用山药豆子重新繁育栽子或用山药段子对山药栽子更新 1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