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油菜早春管理内容摘要:
2、施,一般在苔高 7 一 8 厘米时施用为宜。 对移栽迟、冬发基础差、株少叶小、绿叶少的三类苗要旱施、重施、连续施,应提前到现蕾期使用,一般每亩施尿素 10一 15 公斤,弥补冬发不足,促进茎蘖粗壮;对长势好,单株绿叶多的一类苗要适当控制,迟施、少施、稳施,一般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在施用苔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 5 一 斤左右,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 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苔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三、抓紧做好化学除草补除工作。 早春气温回升后,田间湿度大,杂草生长迅速,易造成草荒田,影响春花生长 3、,因此,对没有使用除草剂或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待气温回升后土壤潮湿时,要抓紧做好化学除草补除工作,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选用对口的除草剂。 对于小麦田补除可选用 马除草剂,每亩 50 毫升加水 50 公斤,均匀喷雾,注意大麦田不能使用,油菜田可选用 5%精禾草克 升加水 40 一 50 公斤均匀喷雾,彻底消灭杂草危害,促进春花作物生长。 在做好早春油菜管理的同时,对大小麦重点施好早春肥和拔节穗肥。 要针对不同苗情,分类指导,抓住气温回暖,田间土壤较潮湿的有利时机,施好早春肥、孕穗肥,一般对年内苗小麦每亩 30 万,大麦每亩 40 万以上的生长良好的一、二类苗田可用少量尿素每亩 2 一 3 公斤加钾肥 3 一 4 公斤“吊边,促黄塘”,促使平衡生长,对年内小麦每亩不足 30 万,大麦不足 40 万,群体小、黄、弱、僵,长势差的三类苗田,要补施好早春肥,每亩施尿素 5 公斤左右加磷肥 5 公斤,钾肥 5 公斤,促进发根和分蘖,争取春发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其次施好孕穗肥,对生长正常,长势良好的一、二类苗麦田,大麦在 2 月 20 日前后,小麦在 3 月初施用,对凡是施用过早春肥的三类苗麦田,拔节孕穗肥适当推迟施用,拔节孕穗肥的数量一般每亩施尿素 8 公斤左右加钾肥 5 公斤左右。 专利查询。加强油菜早春管理
相关推荐
三、其它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第 9 小题为 分; 从第 10 小题到第 11 小题每题 分 小计 分; 共计 分。 3 6 ○○○○○○○○○○ 在多的后面画√。 ,要比长方形少 3个。 四、连一连: 本大题共 4 小题, 从第 12 小题到第 14 小题每题 分 小计 分; 第 15 小题为 分; 共计 分。 ,连一连。 ,看看是什么。 (连线 )
2、水勤灌,促进分蘖生长。 二、苗床施肥严格培肥后的旱育秧苗床肥量充足,养分齐全,速效肥含量高,一般不需施断奶肥,只需在 3 叶期后看苗适时适量追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 45公斤或浇粪水 750 公斤,拔秧前 12 天施起身肥,每亩施尿素 78 公斤。 追肥应在傍晚进行,采用先撒施,后喷水淋浇的施肥方法。 抛秧稻育苗要适量追肥,1 叶 1 心期施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 34 公斤,抛栽前 23
( ) 3.个位是 5,十位是 2,这个数是 52。 ( ) 4. 100里面有 100个十。 ( ) 八、把不合适的划去。 1. 55接近于 (40, 45, 60)。 2. 80比 (70, 90, 100)少一些。 3. 100比 (30, 50, 90)多得多。 4. 65和 (59, 44, 89)很接近。 九、看图计算。 十、应用题。 1.学校已栽了 30棵树,又栽了 6棵
2、深受麦区农民欢迎,但“郑麦 9023”春性较强,遇暖冬容易发生冻害或早穗,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一般种植面积占小麦面积以三分之一为好,最多不要超过 40,但今年定点县、市调查“郑麦 9023”小麦品种占小麦种植面积的 因此,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做好防冻害的预案,尤其是 10 月中旬播种的,一旦发生冻害,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抗灾应变措施。 对“郑麦 9023”品种,提倡增施钾肥
(9)5+6-7= (10)15-8+7 (11)18-9-5= (12)11-6+8= (13)17-5-8= (14)12-8+7= (15)15-4-7= 2. (探究题 )在○内填运算符号,在口内填数。 (1)7○ 口=13 (2)1○口=18 (3)18○口=9 (4)12○口=8 (5)10○口=15 (5)9○口=20 (7)12○口=7 (8)14○口=14 (9)8○口=13
)角 , 合 ( )元 ( )角。 买 2个乒乓球、 2根跳绳一共用 ( )角 , 合 ( )元 ( )角。 8. 一支铅笔 8分钱 , 买一块橡皮与买两支铅笔的价钱同样多 , 一块橡皮 ( )分钱 , 合 ( )角 ( )分。 买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共花 ( )分钱 , 合 ( )角 ( )分。 9. 写出十位上是 7的数。 ( )( )( )( )( )( )( )( )( )( ) 10.